主观的评判方法和定性的评判标准加上形象说话,这就使得玄学和拓朴学在书法评判评论中找到了用武之地。玄学的应用,“贤者”可以将一些平庸者说得好上加好,美上加美,神而又神,玄而又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夜之间可以从一介书民跃上书法圣殿之宝座。拓朴学的应用,可以将针尖说成泰山,可以将乒乓球说成地球,结果是注水大师满天飞。这种不科学的、不客观的、不公正的书法评判对于以往的书法家和现在的大多数书法家来说,他们都是被动的。当大多数有品行有造诣的书家们还在盲目和被动的时候,一些所谓聪明的习书人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去在书艺上下功夫了,他们不惜下大力气投大资本利用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其它一切所能利用的手段去寻找“贤者”。用心研究玄学和拓朴学,编排好说辞。设法撬“贤者”的嘴,让其“改观”,为已说话。现在形势不同了,书法与经济相溶了,经济杠杆发挥了作用,聪明的书家找到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名利双盈的捷径。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了,他们非常之积极主动。不为艺术为经济,那些聪明的习书人只要一旦瞄准了此道,便会百倍地鼓努为力。经济扛杆在他们手中玩的得心应手,一旦撬开了“贤者”的嘴,让他们说啥他们就说啥,让他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贤者改观,愚夫继声”,他们所想要的名誉和地位也就得到了。有了名份和地位,润格也就与日倍增,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应之而来。这些人的目的达到了,书坛的这块净土也就不净了,大量的腐败也就滋生了。
孙过庭留下遗恨英年早逝,韩愈寄希望于“伯乐”再现,孔圣人无奈而叹息,这些能不能让其成为历史呢?我们说可以的。只要我们解决了书法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方法,使其归入客观公正,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回顾历史,商品的交易与书法很相似。商品出现后形成了初级市场,其交易形式是以物易物。粮食换丝,牛羊换人,珠宝换马等等。尽管这样的交换是建立在交换物的使用价值上的,但在实际交换中很难把握其价值的大小,以致出现了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寻找一种通货,既各种不同的商品都可与它比较,与它交换。后来觉得这种通货还不方便,又产生了货币。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产生于具体商品中,又脱离了具体商品的形态。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交易进入到了一种公平状态。商品交易只有货币的出现才能进入公平交易。书法品评同理,只有完全脱离书法的具体形象,从形象上升为抽象,也就是说从书法的具体形象中产生一种抽象的标准后,书法品评才能步入客观、公平、公正。如果该标准可行且用于书法的品评实践,相信我国的书法品评从此就有了质的飞跃,即脱离了形象说话,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书法品评时代也就从此开始了。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评估,科学的评估理论体系已经很完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理论体系引入到我们的书法品评中来。评估理论体系的思路是这样的:把被评估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根据每一个子目标对总目标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权。再将这些子目标分成多个层面,又根据不同层面的复杂难易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可以想见,这一评估体系的评判标准是明确的,评判结果也就客观可靠多了。
以上我们说过,中国的科举制度被历史淘汰出局了,但作文这一考试内容却被延续下来了。直至今天我们的高考还在应用。作文的评判与书法评判很类似,作文的评判曾经就走过这条路。在作文评分标准改革以前作文的评分也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同一篇作文,有的评卷老师认为是最好的作文应该给满分,有的老师则认为属于差等,不能予以及格;同一篇作文,两个老师分别评,所给出的分数普遍差异也很大,相同者极少;同一篇作文同一位老师分两次评,所给分数差异也较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陕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将作文评分标准列入了科研课题,进行攻关。研究结果表明,产生作文评分误差的原因除了作文本身命题缺乏科学性外,有两大原因,一是评分标准不细不明确,这是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二是评卷老师的主观随意性。当作文的评分标准不具体、不明确时,评卷教师的身份、文风、水平,心理及生理情续都会影响评分的给出。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制定出了一个详细而又较为科学的作文评分标准:按照文章的要求将评分分为:“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卷面书写”四个基本项目,再将每一个项目具体规定出不同的给分范围。(如图表)。这样以来,作文的评分有了具体的、明确的评分标准,有效地抑制了评卷老师的主观倾向和随意性,使作文的评判回归到了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