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艺术顾问 >> 正文

王 琦

来源: 录入时间:07-03-13 17:57:30

在画界中,有些大半生从事油画、水彩、版画等西画种类创作的画家,晚年却对中国画情有独钟,而且取得显著成就。在老一辈画家中,吴作人、李剑晨便是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而王琦也是从版画转入国画的,仅仅经过五六年时间,其国画风景竟也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 风貌。

王琦国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新。画家没有什么国画的“框框”,没有背负传统文人画中沉重的“笔墨包袱”,因此,在他的画中没有所谓那些中国画中常见的某些程式,不见那些粗壮的墨线,或者淡墨的晕痕。他喜用焦墨干笔,然后再施以淡彩,绘画语言的确不同一般。王琦的作品所描绘的内容以及所选取的角度也不同一般。如《马来西亚渔村》、《渡口》,颇不同于通常的山水画,这些题材也很少为一般画家所画。《三峡石壁》、《黄山孤松》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法也非同寻常。这里体现了画家在创作中不与人雷同的求新意识。

王琦作品具有较强的实镜感。例如《渡口》、《马来西亚渔村》等作品,看上去很容易被带进所表现的画境中,由于画家具有表现空间和实体的深厚基础和版画表现的概括能力,画中的透视关系、光影感等写实因素都悄然渗入,其实镜感是刻意追求的。更重要的是,作品实镜感的创造不仅靠画家的表现技巧,还在于画家对生活的重视。作品的产生基于切实的生活感受,因而没有一点概念化、城市化的痕迹。

鲜明的形式感也是王琦作品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画家善于创造视觉形式中的韵律和节奏,使画面常常具有音乐感。在描绘三峡石壁的两幅作品中,画家以细若游丝但却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刀劈一般的峭壁,如果将其视为一种“肌理”,也无不可。这显然是从版画中汲取了营养。方向大致相近的线条,创造了一种统一和谐而优美的合声。《黄山孤松》实际上也以同样的手法,形成点和线的交响曲。在《黄昏时分》中,黑与白、粗与细、墨与色等诸多对比形成鲜明有趣的形式感。王琦早在60年代初,就发表了关于形式探索的论文,足以看出他对艺术形式感的重视。

赏读王琦国画作品,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有益的启示:其一,中国画可以并能够从其它画种中汲取营养。其二,中国画要避免概念化、程式化的陈俗,应该以造化为师,从生活感觉出发,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上一篇文章:王伯敏
·下一篇文章:李鸣泉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