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6万港币成交纪录的第四天,一个艺术评论家在自己的博客里贴出了一篇文章,声称中国当代油画的“天价”是做局做出来的:“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是‘当代艺术’。一张三年前才卖10万元不到的画,现在要卖二千万……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所导致的艺术投资高潮,以及拍卖天价的出现,已经可以很明确地断定: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艺术品价格被人为操纵,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在798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朱其。从1996年起,朱其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前卫艺术展,在国内外媒体上撰写过大量艺术评论和学术论文。一见面,他就告诉记者,这篇文章在艺术圈里引出了很大的争论,网上对他的批评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些攻击性的词汇……“有一半支持的,一半反对的吧。前两星期我看还有一些反击的文章开始出来。它主要的意思就是说,你搞批评的,你去批评市场干吗,你就批评艺术就行啦,这个市场不是你管的事情。那么还有就是说,指责你写这个文章的动机。就是说,你,你是不是没挣到钱,你嫉妒啊?所以人家挣到钱,你就开始批判人家。”
朱其告诉记者,他文章写的内容是圈里众人皆知的一个秘密,只不过是他把这些东西说了出来。“我觉得它的天价危害,其实我觉得对艺术圈,就是对收藏群体本身,其实它危害没有很大,因为真正上当的并不是太多,但是我觉得它现在对社会,就是影响比较大,因为它,它的天价表演,它没有促使就是更多的收藏家去上当,但是他促使社会相信了这样一个谎言,就是中国艺术真的卖到几千万。就这个危害比较大。”
朱其在他的文章里,详详细细地讲了天价做局的手法:“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左右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一百多万,二年后再标到五百万甚至一千万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
“尤其是今年这个春拍就是有些很奇怪的,非常奇怪的事情,比如说这个作品它起拍价,才50万,80万,然后第二个人马上就叫到1千万,那你说哪有这么傻的一个买家,就是说你开价才80万,我马上跟着就叫1千万,所以这个已经是一个笑话。”
上千万的拍卖,变成了笑话。朱其所说的是真实的吗?为此,我们先后采访了十多位业内人士,然而,绝大部分人对此都不置可否。业内人士冷霖表示:“你问我,我第一个不是警察,不是侦探,我要负责任的话,我没法回答你这个问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说:“这里面有没有水分,有没有操作这个部分,我具体的一些市场环节,这样我都不知道。”
不过在采访中,还是有几位业内人士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不被外人了解的内幕。画家唐志冈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我现在市场上的所有的作品,大多都跟我没关系,它们今天多少钱跟我都没关系,因为那是画廊当年卖出去的,我一分钱拿不到,我当年就拿到那么很,非常可怜的一点生活费。”
唐志冈,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在去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中,他在2002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以427万元的价格被藏家收入囊中。虽然卖出了高价,但唐志冈告诉记者,天价也好高价也罢,获利的并不是画家。这些画都是早年买断他作品的画廊卖出的,当时的价格都很便宜,画家手里能拿到的钱,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