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和长春飞行学院。在选择的时候,李前宽开始在两所艺术院校之间斟酌。虽然学校老师极力反对他来北京电影学院,但是当时李前宽很喜欢电影,加上北京的魅力实在太大了,因为这里有天安门、有毛主席。思量再三,李前宽没有听任旁人对自己命运的安排,他没和父母商量,私下联系了鲁迅美术学院,断了自己的退路。
1959年,18岁的李前宽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北京,刚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午门练习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在天安门的演出,当时李前宽就站在第一排最右侧打钹,这是距离毛主席最近的位置,就在那时,李前宽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和世界各国的政要,当时万分激动。
从8岁时画天安门到18岁来到了北京在天安门前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李前宽与天安门、与国庆的缘分远不止如此。
1969年28岁的李前宽又做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当年国庆节期间,他与著名导演肖桂云结为夫妻。
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李前宽和肖桂云共同执导了电影《开国大典》。除此之外《佩剑将军》《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红盖头》《旭日惊雷》《世纪之梦》等一系列影片都出自他手。电影《开国大典》让李前宽肖桂云夫妇获得了多项大奖。他的影片具有史诗般的风格,敢揽历史风云于电影镜头的聚焦点,或泼墨挥洒,大气磅礴;或走笔细描,情酣意畅。电影与绘画两门艺术在李前宽的手中运用自如。
从未泯灭的绘画情结
之所以李前宽能把绘画与执导电影融合的如此巧妙。也许是因为他自身定位准确,他说:“我是一个学画的导演,自从绘画在我心里点燃了我求知欲的种子起,画画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李前宽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做了一名美术助理。直到文革后,他才开始慢慢成为了导演,他一路从场记做到编辑、副导演、联合导演。即便如此,在这期间李前宽也一直没有断了画画。李前宽告诉记者,其实国内很多知名导演都是从美术专业转行而来,这些人的影像作品往往都有很好的视觉表现力,能让观众很好的融于故事的情境之中。比如张艺谋、冯小刚、冯小宁、尹力、霍建起等人。
在当年拍摄《开国大典》和《重庆谈判》的时候,在片场李前宽习惯画镜头图,用这些图来统一各部门的艺术感受,这也成为了李前宽做导演的一个特色。事实上国内电影导演中只有少数人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用绘画方式进行艺术表达。李前宽的这一习惯是从给拍摄电影《青松岭》的刘国权导演做助理时养成的。刘国权导演虽然不擅长画画,但是他特别喜欢画镜头图来给电影拍摄的各环节人员讲解他的创作意图,为了能让导演的草图变得更有表现力,李前宽经常帮着刘国权导演完善他的草图。
自从李前宽迎来自己的电影创作高峰期,他就中断了画画长达十几年。但是绘画的情结在他心中一直没有泯灭。李前宽认为,画画对他的导演生涯影响是重大的,“事实上电影本身就是由千百万张画面组成的,每一个镜头都应该是一幅好的画面,文字的剧本通过导演整合摄像、灯光、布景等部门,最终是要向观众们呈现出画面。掌握了造型和绘画技巧的导演与其他导演对画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懂得绘画的导演会从视觉出发,保证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当给记者讲起电影画面如何营造时,李前宽竟然用绘画的方法作为理论基础。他说:“绘画首先要意在笔先,执导电影和画画一样,要先预设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样接下来的艺术处理才会有的放矢。接下来是经营位置,这里讲究的是构图,这一步是在寻找表达要实现的意境的表现手法。最后要达到气韵生动,这一步是要让电影中运用的各种艺术处理手法能变得更加灵动。当绘画的方法和导演的感觉相结合,可以说这名导演就已经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