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在中央美院参加工作,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任务,让我从一些题目名单中选择一个来进行创作。我就选择了《狼牙山五壮士》,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离我们的时代比较近,而且五壮士的事迹也深深打动了我。但我们是没有亲身经历的,就必须想办法感受实际的情况——充分寻找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口头资料,才能对历史情境有所感受。
当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也在拍《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借着这个机会,我也去采访了当年幸存下来的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前辈,我把画稿给他看,对他进行了采访,还给他画了画像。之后,我又到狼牙山地区体验生活,住在当地兴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的工地,画了很多山体素材,又找到当地很多干部群众了解情况。回北京后,画稿的内容就非常充分了。”
钟涵谈《延河边上》:
“年轻的时候,我没有工农群众生活的经历,但对工农生活有心理上的钟爱,所以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就找了很多反映延安历史时期的图书、图片,还多次去延安革命旧址参观学习。1960年,我参加了王式廓先生主持的第二届油训班,选择了《延河边上》这个题材进行创作,1963年初夏,我去延安,和蔡亮他们一起创作。我把毛泽东放在画面的中心,由此做出了很多的构图,其中有一个是毛泽东和一个农民一起背朝观者向前走的场景。蔡亮看到之后就说:‘行了,不要再整了。’当时大家也认为,这张不错,人物少的好,不需要很多情节。
回到北京之后,罗工柳先生看了我拿回来的画稿,看到这张之后,说:‘你就画这个。’所以我依靠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毛泽东的照片,画出了这张《延河边上》。1966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准备收藏这张画,结果‘文革’来了,画作就放在中央美院的仓库里,后来画作破损了。2000年中国油画学会举办展览,想要展出这张画,我就在1999年重新创作了这张作品。”(记者 张亚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