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当时四川的美术工作者要创作《百万农奴站起来》这一主题,我们有一个创作组,一行7人一起去了西藏。很多年过去了,这种感受一直都保留在心中,后来多次去过四川的藏族同胞聚集区,画了大量的写生稿。在我的多年对藏族题材的创作中,的确有一些转换,有一些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形式和内容。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采用一种纯真的眼光来描绘藏族人民,要更加注重表现西藏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在作品《喜马拉雅》中,画面的人物的处理很有特点,各个年龄的牧民、村干部、儿童都有写生的原型,我没有美化。作品的主题是偶然遇到一个村子的人去看戏或者说是去参加一个节日的聚会,他们的那种装束、表情都是“原汁原味”的,丰富而各具特色。 ——徐 匡
延安大生产运动号召自力更生、突破封锁,艰苦奋斗带来了边区整个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当时建了一个新市场,后来叫做市场沟,题字是毛主席亲自过问的,本来毛主席要亲自题,后来毛主席说,“八路军中有大书法家,我不能提这个字”,他就直接提出让舒同题字。
《延安新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就已经产生了这个构思。中央在战争年代就重视发展经济,我看过一些历史照片,当时市场是非常繁荣的。在画面处理上,整个构图是质朴的,一个历史题材,不能用现在人的方式去理解,它不符合当时那个历史,而且我认为不要把领袖形象高大全,尽量让他自然。画面中几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侧面的毛主席,林伯渠是正面的,然后一个妇女抱着小孩,一个男的在市场上买东西,背一个布袋子,里头有酒有肉、有豆腐,还有酒葫芦,这反映出边区生活那种自力更生后的富足情况,人民群众生活富足了才能有经济能力支持抗日战争,支持前线八路军。 ——王胜利
我在云南工作过14年,对云南的感情比较深,今年又专程回到金沙江写生。其实早在1968年,我就想创作红军长征到云南的这段历史,1972年也曾组织了几个小分队,分头到乌蒙山、金沙江一带,了解当年红军过云南的历史事迹和故事,两个月的时间画了很多速写,记了大量的笔记,但最终停留在草图阶段。
今年3月,我到金沙江时,感觉那里变化很大,当年只有百十人的金沙江渡口,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小镇,有数千人口。
在金沙江边我画了两张油画写生,因为我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选了一个傍晚,夕阳落照,整个山笼罩在夕阳的暖光底下,确实是“云崖暖”,那个暖色调就出来了。1972年我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也画了油画写生,但中间还有一座笔架山,如今已经没有了。于是我在创作的时候,在同一个角度又把笔架山加上去了。
这张画让我用一句诗来描述,应该是李太白的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就是1935年红军从这里离开,70多年以后我所看到的就是金沙江面平静地流淌,那段历史已经深深地藏在一个时空里了。我坐在江前虽然有诸多感触,但这个时候“无胜于有”,没有人的画面,能够让我更多地想象当时那种历史画面。 ——孙景波
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 侯一民
四位“80后”美术大师畅谈“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与我”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有关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展览活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既有对革命事件的真实描绘,又存在着在真实社会现象和革命事件的基础上为服务于革命宣传和教育而进行的艺术化再创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部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