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6日,由惠州市龙门县人民政府、深圳市文联、深圳市出版发行集团主办,深圳市紫苑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闹春——龙门农民画深圳行”在中心书城举行,数千市民在色彩斑斓的农民画中度过了红红火火的文化周末。
在这个当代艺术轰炸眼球的时代,农民画这种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绘画形式以其朴实的风格温暖着浮躁的人们。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脱胎于农业社会的画种也面临着产业化、市场化的挑战。如何通过农民画改变农民生活?如何在新时代延续农民画的生命力?这些都成为众多有志之士的心头大事。
农民画点缀中国美术版图
这次来深展览的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是与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县齐名的“三大农民画乡”之一。“和陕西户县、江苏省邳州等地解放初期便出现农民画不一样,龙门县的农民画是文革期间才兴起的,有着强烈的历史印记。”前来观看展览的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陈湘波介绍。据了解,龙门农民画创始于1972年,当时的知青大力扶持、辅导工农兵业余创作,因龙门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艺人多身居农村,深厚的农村文化积淀使“农民画”家脱颖而出。龙门县也在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广东省仅此一处。
与传统用于“把玩”的文人画不同,农民画粗犷而淳朴、简洁而有力的画风体现了中国文化另一个侧面。而中国各地的农民画都有着各自的地域特色。有关专家介绍,上海金山农民画的产业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现在上海几乎每个宾馆里都挂有金山农民画,各个旅游景点也能看到这些农民画的销售点。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则有专人指导,有点向学院派靠拢,所以户县历史上几幅有名的农民画都很写实。而龙门的农民画则糅合了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显示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味。
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农民画,与在消费社会应运而生的当代艺术,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有批评家说,农民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借鉴作用。陈湘波解释,当代艺术一反文人画的细腻,讲究短平快的视觉效果,而农民画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可谓与当代艺术异曲同工,因此与当代艺术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
农民画成就“新型农民”
这两天,年近知天命之年的龙门农民画家曾宝田很忙碌——既要在中心书城现场作画,又要应付前来观摩、询问的观众市民。尽管如此,他脸上依然流露出满足。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982年就开始画农民画了,当时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便回家务农,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县文化馆参加画画培训赚工分,没想到便一头扎进去再也没有抽出来。一晃二十几年过去,至今他除了春耕、秋收等农忙时期要在地里务农外,其他时间都在画画中度过。几年前,他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更是开始洛阳纸贵,一幅半开的作品最少能卖几百元。“画画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光靠务农利润太微薄,而画画却让我经济宽裕不少,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曾宝田可谓是因农民画而“翻身”的新型农民的代表。发展农民画,使龙门县的许多农户都有人参与农民画的生产和经营,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成为许多农民的谋生手段。据了解,去年龙门农民画的产值高达500万。从2006年以来,县文化部门便为龙门农民画搭建市场平台,鼓励画家们自办个人工作室,免费为画家们开设网站,让画家们通过网站销售农民画。
农民画这碗肥汤不仅让农民满面油光,更吸引了不少人主动成为“农民”一员。在中心书城现场,一位时髦的年轻女画家吸引了不少人眼光。她叫罗秀芳,目前是县文化馆签约的职业画家,而做画家之前她在银行工作。“并不是身为农民才能算‘农民画家’。像我这样的专职画家在龙门不少,当然我们不会闭门造车,而是经常去田里写生。”她还说,许多惠州市的人都会慕名前来龙门学习农民画,不少学生还专门在寒暑假过来这边住下学习。
广东龙门并非一个特例。如今中国南北不少农村都以农民画作为经济增长的手段,比如上海金山的农民画已经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并建立起农民画村,开发成了旅游新景区,农民画成了当地一块金字招牌。江苏省邳州人一直把邳州农民画当成是出色的“民间大使”,不仅办节、参赛、搞展览,乃至走出国门,还成立研究院挖掘、整理、研究、辅导、开发利用民间美术。时隔半个世纪,中国农民画正迎来第二个春天。
新世纪农民画面临挑战
几年前在广东省的一个书画拍卖会上,一幅龙门农民画以600块钱起拍,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最后飙升至4400元成交。在城市人看来,农民画代表着一种心灵的温馨和宁静,因此越来越多国人以农民画为时髦;而在外国人眼中,农民画则代表着中国最纯真的民间精神,因此国外市场一直走俏。到了今天,能卖到千元以上的农民画并不罕见,但有关专家却认为,在高唱凯歌的同时不要忽视隐忧。
据了解,目前不少农民画乡中,农民画用于纪念品销售和政府礼品赠送的量是最大的。但是农民画的主要收藏是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私人系统地、大规模地收藏农民画。此外,农民画尽管已经成为不少农业县的重要文化产业,但大部分依然正在经受市场的检验,如今中国的农民画市场还刚刚起步,没有经纪人,没有行业规范,因此除非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否则很容易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像陕西户县便曾出现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反面教材。目前中国农民画产业商业运作上与国外市场相去甚远。
此外,中国农民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生存环境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使“乡土中国”的传统渐渐消融。这种环境的变化对农民画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其表现之一,便是农民画家们作画面对的不再是自己的邻居、村民、朋友,而是文化市场上的买家。创作不得不从自娱自乐型,转向商品订货型。这样素朴的和谐的美学理念就不得不让位。因此,一些年轻的农民画家呈现出某种骚动不安的情绪,朴实的农民画变味。这些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农民画要怎样走下去,是在新世纪之初画家和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