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览中心是否可以改建成一座艺术殿堂,上海是否也能拥有一座“卢浮宫”或“奥赛宫”?这正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人的梦想。
老外 寻馆一见钟情
去年9月,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公认非常成功。不少人士分析认为,有相当部分要归功于展览选址于上海展览中心。这个恢宏瑰丽又富艺术气息的建筑,让展示在其中的艺术品增色不少。上海艺博会当代展的外国策展人是有眼光的,当初他乘车遍览上海市区为该展选择场地,结果偶尔在延安高架上一眼看中了上海展览中心。
梦想 行家所见略同
其实很早就有人看中了上海展览中心。陈逸飞生前也曾和记者交流过有朝一日上海展览中心变成美术博物馆的梦想。前几年,记者还收到一位美籍华裔建筑师的来信,也表达了同样的设想。前年,记者应市文联之邀,为《2006上海文化漫步》撰写美术篇时,也提出了将上海展览中心改建成中国近现代美术馆或海派美术馆的建议。
布局 欧洲古典主义
上海展览中心的位置,以前是犹太冒险家哈同在19世纪末建的私人花园。1955年,由苏联中央设计院设计的中苏友好大厦在哈同花园旧址建成。1984年改名为上海展览中心。鸟瞰上海展览中心犹如一架展翅翱翔的飞机,占地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共有7幢建筑,42个多功能展厅,100多间会议用房,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院内有6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广场、1.5万平方米的花园绿地、1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灯光音乐喷泉。其建筑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巴洛克风格;布局又与欧洲16世纪以来的一些古典主义大型宫殿建筑群类似。如果将它改造成博物馆,与巴黎的“卢浮宫”颇有几分神似。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各种农贸商品展销会、工业产品展销会和房产交易会占据了这座极富艺术神韵的殿堂,令人扼腕叹息。
弥补 城市文脉缺憾
中国的博物馆体系中,缺乏近现代美术这个重要环节。如果将上海展览中心改建成以收藏、展示、研究、普及中国近现代美术为主的博物馆,将能弥补这一严重的缺憾。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祥地和重镇。它有条件也有责任来建设这样一家博物馆。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美术大师、名家都在上海留下了足迹和作品,而且其中大多数是以上海为主要的活动和生活地域。其他重要的艺术家或多或少也受到上海兴起的艺术新潮的影响。海纳百川的海派艺术,实际上成了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主体。
上海建这样一家博物馆,是与这座城市的文脉相符合的。把博物馆建在其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的原生环境中,是最佳选择。
美丽 文化都市形象
建一座博物馆,最重要的是藏品。上海所拥有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数量可观,品种和体系最为齐全。除了国画、书法,上海还是中国油画的发祥地,雕塑、水彩、水粉、版画、连环画等也都相当丰富。上海各艺术展馆都各自拥有相当数量的近现代中国美术作品。如果把这些家底统筹起来,作为上海近现代美术博物馆的主要藏品,同时向海内外开展藏品征集,作品将极为可观。
如果这个梦想成真,将会最形象地让世人看到上海作为一个文化大都市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就像我们去巴黎,一定会到卢浮宫和奥赛宫一样,全世界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到了上海都会去看这个展览馆,她会让上海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