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名家访谈 >> 正文

北大书法研究所王岳川访谈

来源: 录入时间:07-08-16 21:39:24

北大书法研究所王岳川访谈

记者:首先,对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首先将书法艺术引入其教学体系和机构设置中,对当今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王岳川(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北大作为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在一百多年中主要是承担了三个重要的价值担当工作。第一是思想的启蒙解放,这一百多年北大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第二方面是学术的前沿探索,在各个方面都伸展大学独特的学术触角,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向西方的前沿学科的追踪力度,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三方面是文化艺术层面。在二十世纪初期,特别是蔡元培主持北大时期,北大对艺术教育是很重视的。蔡元培先生不仅亲自在北大开设并讲授美育课,还在北大组织有音乐传习所,首开中国音乐教育先河,而且还组织“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聘请徐悲鸿、陈师曾、胡佩衡、陈半丁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现代书法教育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就进入北大研究层面,这在当时也是最早的。在蔡元培先生的努力下,北大成了一所艺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可以说,北大的书法艺术传统极为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书写实践或理论建树上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可惜到二十世纪后半期,院校合并以后,北大变成了一个纯文理综合性大学,把艺术门类忽略了,到了“后新时期”才逐步的发展起来。我认为把书法艺术引入北大教学体系和教育制度中,其意义非同小可。这表明中国名牌大学的学科分类设置和观念拓展有了新的维度,而且凸现了新世纪综合性大学对大学的使命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的重新认识。过去的综合性名牌大学只要是做好了学术,文理兼融就可以了。今天增加了诸多艺术门类,有可能使校园学者和学生成为活生生的、有智商、有情商、而且还有审美感知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说:重振北大美育学风、陶冶一代文化新人。

记者:现在全国有多所高校成立书法研究所,像北师大和首师大有启功和欧阳中石两位老先生领衔担纲,起步早名声大。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大学的北京大学成立书法研究所,人们的期望更大,要求也更高,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关注,您认为同其它院校的书法教学相比,北大的书法教育有什么优势和特点?

王岳川:在我看来,北师大启功先生很早就重视书法教育的制度化问题,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大成立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博士点,把书法当成一个很正宗的学术文化问题,一个深奥的艺术问题来进行研究。我不同意有些人说的书法就是“玩”,就是拿毛笔在宣纸上的皴擦“运动”。这种说法是成问题的,书法艺术的意义远远不能被穷尽。北大开设书法研究班课程,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要来搅书法界这趟水,我们对此毫无兴趣。实际上,北大的书法研究所决不搞任何派别,坚持五湖四海,继承蔡先生的优良传统,一切有利于中国文化推进的学术大师和思想精髓都为我们所用。北大人需要有书法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同时,北大广博的文化思想资源,也应成为当代中国书法领域中的重要资源,从而形成学术文化和书法艺术资源共享和文化互动,这是北大成立书法艺术研究所的真实意义之所在。北大书法研究所同一般艺术院校(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相比有其差距,尤其是在技法方面。北大师资长期以来从事理论研究比较多,从事实践的、技法的、创作的人才比较少,使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三七开、四六开,或者五五开这样一个尺度,即不像一般艺术院校那样强调纯的技法,以及为了获奖或为参加某个展览去创作一些相应的作品。我们可能一半以上的精力和教学重心倾向于文化的积累、文化编码的重建和中国书法文化价值研究,当然也重视书法的创作陶养和必要的参展作品。
我在北大已经20年了,我体会到北大书法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它能够打破那种专科院校单一的美术史、美术技法、美术理论、美术观念方面的教学模式,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双科、多科乃至全科的训练。书法研究生的选课可以打破门类、系别的界线而在全校选课,可在中文系、考古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系,甚至一些自然科学、环境科学选课,使研究生朝“双语精英”和文化艺术底蕴丰满的“学者型艺术家”方向努力。当然这样安排也还存在一些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生班入学这么两三年,那么多文化课程,会不会形成广而不深、技法功底不厚的状态呢?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我想“磨刀不误砍材工”,“有多宽的地基才能修多大房子”,这种必要的学术文化训练可以修正书法界的急功近利倾向,还可以为真正的艺术家提供在集中的时间内,将文史哲、考古、古文字、古文献作一种知识性阐释的文化平台,用文化的放大镜聚焦生活的阳光。聚焦的结果是凝聚在书法艺术的焦点上,当然会事半功倍!

记者:起步较早的如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北师大、首师大等,都有自己较为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请问王教授,北大如何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准备开设哪些课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王岳川:书法所研究生教学体系分成三方面。一是硕士生,今年已经按照国家正规考试入学,要求严格,宁缺勿滥;二是博士生课程,目前正在准备,明年有希望招生;三是书法研究生班,面向已经具有相当书法造诣而需要进入北大深造的书法高手,使其在将自身的艺术经验和学术提升整合起来。这里主要谈谈今年的研究生班课程。总体上约二十几门课程,北大教授将尽可能开设书法美学、书法文化学、书法文字学、书法与传统文化、海外书法的文化研究、书法专题、中国书论、画论、乐论研究、中国书法与其他文化形态比较研究等课程,另外海纳百川,吸收天下的俊杰来教学,不仅请到沈鹏、欧阳中石,李学勤等著名学者、书法家,也请到其他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包括海外的、日本的、韩国的、新加坡的,甚至美国的,再加上港台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来给学生开课,包括书法创作与鉴赏、书法与考古、书法与篆刻、书法鉴定等课程,这样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意义。可以说,北大书法所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平台,不仅为教师,也为学生。老师可以把自己独到的,最新的观点、见解、理论在这里充分发表出来;学生可以在这里听到、学到、感受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受到启发,开启心智,使自己能有特别的收获。
关于教学质量。北大沉默了半个多世纪没有开展书法研究生教育,现在做这一工作,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做好。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在教学质量方面要求教师的高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注重编写教材,力争以新的面貌推出系统书法教材和新的书法论著,推动中国书法文化和书法学术建设;第三,作为首届的书法研究生班招生,要求高质量,有多少达到标准的,我们就招多少。比如说今年我们招的书法硕士研究生,被录取的就相当少,我们坚持宁缺勿滥的尺度。


记者:作为百年名校的北京大学,向来是学术界的核心,各个研究领域都堪称一流。书法所的成立,标志着北大确立了书法这一学科。请问,你们能否做到与其他学科并驾齐驱,同样成为全国书法艺术研究的权威和中心?

王岳川:成为“中心”这个话,不好这么说,我只能说尽量把书法研究所办得有特色,尽可能和北大的文化品牌和学术地位相称就行了。我们比较放心的是有比如金开诚教授、杨辛教授等,还有客座教授李学勤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等来担纲教学,使教学有了保证。我们艰苦工作若干年,希望形成书法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应该看到,北大书法所的成立,还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同仁们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可能的按我们的本心去努力。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学问,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念,再在书法方面将各方面的特长都吸收起来,尽可能与其他院校互相砥砺、取长补短。成为全国书法艺术研究的权威不敢说,但是应该对全国的书法理论史、书法创作、当代书法的症候和现象、当代中西书法交流包括汉字文化圈和书法的问题,以及全球化汉字书法的命运等等前沿问题,提出北大学者的看法。

记者: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侧重于史论的,有侧重于创作的,还有侧重于文化的。你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什么?造就什么类型的书法人才?他们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王岳川:北大在第一届招收书法研究生的时候,应有所侧重,就是基本上遵循美院,或者艺术教育的基本惯例。研究生有侧重于搞书法史论理论批评,有侧重于书法创作甚至于现代书法的创作。今年招生时,我们注意招收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是长期从事书法史、书法美学史、书法美学、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研究的史论人才,希望能够把天下英才搜罗进来。另一方面招收侧重于创作的,比如在全国、省市、全军获过奖的,在地方和省市具有重要的创作特色、风格,甚至形成自己面目的书法人才,满足他们进入北大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平台深造的愿望;第三方面是属于结合性的,就是史论和创作兼顾的人才,很适合于今后做书法教育工作。对于从事史论研究者而言,除了作一些书法史的梳理和理论的阐释以外,我更加重视的是培养学生中的佼佼者成为书法批评家。当代中国书法的一个前沿问题,就是书法批评家的缺席。过去很多书法理论家、评论家现在变成了策展人、策划人,这没有什么错。但是策划人策展人和参展人变成一家以后,很难保持一定的批评距离,从而形成当代中国书法缺乏深刻而公允的批评的尴尬局面。缺席的批评使得中国书法的众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仅仅靠理论家的研究是隔靴搔痒,必须要有犀利、深刻、负责而到位的批评家。书法研究生中的理论人才,可更多地侧重于书法批评,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书法的文化发言。北大中文系有一个说法:中文系不培养作者,但培养理论家、批评家和文学史专家。这个道理就在于,它需要更深地去进入历史,进入全球化的中西文化的交流。这比创作来说,一点都不更轻松!所以我们可能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要成为书史家、批评家和理论家。
造就什么类型的书法创作人才呢?我们比较乐观地估计在北大第一届书法研究生毕业展时,能够出现一种比较好的、祥和的氛围,有相当不错的书法创作水准。当然还有若干优秀者能够在全国和省市获奖,那也是我们教师很欣慰的事情。
至于研究生毕业后的出路,可能不外乎四种:一种是到各个高校从事书法艺术教育;一部分可能会考博而做更高层的教育科研人才;还有一部分可能会成为职业的批评家,进入到书法刊物、报纸、媒体中。中央电视台将出专版中国书法节目,北大书法研究所将与央视合作,定期对中国书法各种流派——新锐或宿将、传统或现代、书坛不良现象都加以评论;最后,还有一些研究生可能走上职业书法家之路,或者建立工作室。总之,大家毕业以后追寻前程应有的多种基本模式。

记者:今年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要开设书法研究生课程班,请问招生对象及条件有哪些?请你介绍一下报名方式及时间要求,以及教学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学制几年?如何收费等具体事宜?

王岳川:按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北大成人教育学院的统一规定,参照北京大学MBA班和艺术系招的文化管理班、影视班的惯例。基本上有这样几个条件,第一就是大学本科毕业须工作三年以上,或者专科毕业必须工作五年以上。不考外语。报考方法是带上户口本、身份证、8张照片、自己的学位学历证书(先用复印件)就可以报名。在正式录取的时候,必须带学位或者学历的原件以核实。报名时间大概在4月下旬或五月份。报名期间,我们将全面的宣传,北大网站或者书法网站上也要登载,大家可以登陆查询。我们也会在一些报刊上发一些招生简章之类的。考试科目,初步定为正式考一门,就是交两幅作品,一幅是临古代名家名作,一幅是自己的真实书法面目,即创作的书法。同时,每位报名考生先须提交一篇字数在3000-5000字的论文,论文内容须与书法艺术相关,题目自拟。初试合格以后参加复试(面试口试),内容是关于中国文化或书法史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录取工作以提交的书法作品或论文为成绩,参考工作业绩和有关成果,择优录取。
入学后学制两年。两年达到北京大学研究生三十六个学分,每一学期要八个学分,这意味着每一学期必须选四门课,每一门课是两个学分。参照北大MBA班和文化管理班的做法,初步决定集中授课,利用寒暑假,每次授课十六天左右,每天全天上课八小时。这样算下来,总学分四个学期以后也能基本达到三十六个学分,就可以拿到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盖章的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北大成人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的规定,一学年收费一万,两学年收费两万人民币。

记者:如果外语达到国家承认的水平,通过了统考,学生是否真的能够申请硕士学位?而这样的硕士又是否与国家统招的硕士享受同等待遇?

王岳川:是的。当拿到两年研究生的学历证书以后,如果这位同学英语也抓起来了,通过了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考试,达到学校的要求,就可以申请攻读硕士学位。申请攻读硕士学位比研究生班多三个步骤,第一是需要去参加国家的在职或者研究生班的硕士英语资格考试,通过了就要去向系院提出申请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同时要确认一位硕士生导师(还有些相关细节,以研究生院文件为准)。总之,主要是外语通过,导师确定,论文的题目和方向定下来,花一年时间撰写硕士论文,最后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与国家统招的硕士享受同等待遇。
另外,我想说明的是:复试为了不增加考生的过大的压力,我们不主张死记硬背。我们注重考生对问题的理解和阐释能力。诸如:对书法历史上的大的人物流派,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当代的书法包括二十世纪的书法存在的问题,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面对西方的现代性,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中国书法怎么走?有一种说法要消解汉字,那么汉字文化圈,汉字书法当然都在灭亡之列,你怎么看?还有中国的书法传统、书法的现代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既是一个学理很深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个人可能会触及到思考过的问题。希望考生能说出有独创性的看法。

记者:考生通过初试评选,参加复试的通知什么时候可以发布?参加完复试,最后被正式录取的名单又估计能在什么时候公布?

王岳川:五月份是报名和初试的阶段,初试通过以后会尽快的组织专家评审。也有可能为了减少作品来回的邮寄,防止作品的遗失,会当场组织专家评核。复试的名单最晚不会低于六月中下旬。最后的发通知书当不晚于七月份。第一期上学的时间,具体定在八月份还是九月份,请听候通知。
最后,感谢书法界各方面对于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支持,谢谢各位考生对北大的信赖。做一件事情,我们起步便需要很高,这是双向合一:大学需要精英,需要大家为学校创牌子;大家也需要在名牌大学这一根深叶茂的学术文化大树下,获得自己知识的快速递进。愿大家在学术书艺大进的同时,以自己的成绩推进北大走向世界高等名校的前列。愿通过高层次的教学相长,使中国书法获得新鲜的思想和生生不易的后继者。愿在新世纪的世界多元文化潮流中,展现东方书法文化的精神生态魅力!


·上一篇文章:文化家园守护神——访冯骥才
·下一篇文章:将书法进行到底—中国书协副主席邵秉仁访谈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