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新闻中心 >> 正文

吴山明中国画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来源: 录入时间:14-06-06 14:27:06

吴山明执教50年从艺60年中国画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水墨耕耘一甲子,重返单纯

香格里拉(局部)(中国画) 吴山明

  5月31日至6月9日,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浙江美术馆等主办的“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50周年从艺60周年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7年前的1997年,也是在中国美术馆,吴山明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展。当时,他的意笔人物画,便以独特的画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此番,笔墨耕耘六十载的他,历经艺术实践与人生浮沉,最渴望表达的则是——重返单纯。“每个画家都会体验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回归单纯的过程,这其中包括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的选择,也包括对于审美的追求,我喜欢寻常的人和事,渴望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人生的意义、人物的风采与民族的品格。最感人的东西往往寓于人们最平常、最自然的状态之中,虽然捕捉这种自然又感人的瞬间很困难,但如果成功了,它所能带给人情感上的联想将会是丰富而深远的。”吴山明如是说。

忘不了的“香格里拉”

  在中国美术馆一层中央圆厅和相连的两个侧厅中,吴山明的300余件作品以体素照神、笔迹墨痕、淡者愈真3个单元分别进行呈现。其中,他特地为圆厅量身定制的12张8尺整张竖排巨幅作品《香格里拉》,给观者以极大的视觉震撼。画面中,丰腴美丽的藏族女子面带微笑,身边是虔诚祈福的老者和纯真可人的孩童。他们的神态祥和,眼神格外清澈明亮。

  在吴山明看来,上世纪80年代的边疆之行,让出生于江南的他在画风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直到今天,他对当年的采风经历依旧念念不忘,而记忆中的“香格里拉”,也似乎永远定格在30年前的样子。“当时的边疆更加原生态,有更多自然和感人的元素。我们随地而坐,人们就热情地跑过来,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款待我们。”淳朴的民风和瑰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刻在吴山明的脑海中,并在他之后数年的创作中反复涌现。雪域高原的少年,神情坚定而富有朝气;怀抱孙儿的老人,静享天伦之乐;还有树枝上停留的鸟儿,水中悠游的鱼儿,一帧帧灵动的画面都在吴山明的笔下定格。又如他多次在采访中讲起的那位从帐篷里走到阳光下,为他们沏上奶茶的藏族姑娘,让吴山明顿悟“光感”的重要。中国画不似油画那般拥有绚丽的色彩与光影明暗,但他却以墨法和巧妙的留白,赋予水墨闪烁的魅力。

笔墨实验中寻单纯

  作为“现代浙派”人物画的代表,吴山明如何在承袭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有过怎样的笔墨实验?其后,他又如何继续在宿墨和意笔的道路上另辟蹊径?“在这次的展览中,都能找到答案。”作为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告诉记者:“展览包括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吴山明先生从浙派人物画研习传统的代表作品;1975年至1985年间,他从鲜墨向宿墨过渡时期的作品;更有近30年来,他将艺术语言不断丰富的新作。他以自己的个案向画坛证明:中国画不仅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一门实验艺术。”

  在吴山明的水墨实验中,对于宿墨的运用无疑最让人们关注。宿墨艺术自北宋郭熙首先提出后,由于其笔墨容易僵、死、板,黑气重、局限大,特别是审美观感与平常鲜墨差距大等原因,少有突破与发展。不过,黄宾虹把浓焦宿墨的运用推向高峰。而吴山明在艺术实践中也对宿墨产生了兴趣,并以自己的风格拓宽了淡宿墨的创作体系。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到云南、山东、湘西、内蒙古和新疆,创作了一大批作品。之后,他又远赴那曲、诺尔盖等地,在那里,极大的昼夜温差偶然间造成了宿墨的状态。“那种效果让我产生了一种逆向思维,不如就以淡宿墨为主体进行探索。”吴山明回忆到,“回到杭州之后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傅抱石傅益瑶父女书画展“大家·归秀”
·下一篇文章:绍兴市柯桥区首届“科协会员杯”书画展在区行政中心展出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