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新闻中心 >> 正文

对焦中国写实绘画的“异动”

来源: 录入时间:13-04-21 08:40:48

 摄影及电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写实绘画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有,我们需要怎样的写实油画?4月10日至23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对焦——中国写实绘画新异动”发出这样的疑问。

  蔡杰、陈颖、戴平均、来源、李卓、李文涛、梁昊鹏、刘向东、默涵、马精虎、王龙军、薛广陈、赵新雨、周丽萱、周松,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接受了学院派的教育之后,在独立创作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自我风格的雏形,作品也绽露出一派新的中国油画艺术风貌。

  乔治斯·布拉克在1917年至1949年间所写的《笔记本》中指出:书写并非描写,绘画并非描绘,写实仅是幻象。这3个术语约定多年来已被证明了是实用绘画哲学的无尽的、无可争议的智慧来源。他的论述涉及关于真实性和模仿性、真实和相似、外在与幻象等问题,是当代画家几乎无法回避的问题。

  回溯写实绘画的历史,从最早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到19世纪的法国学院派、印象派,从勃鲁盖尔、伦勃朗到列宾、苏利科夫,尽管表达的面貌不同,绘画样式却能够逾千年不衰。“这是有其科学的依据的:在人脑内,的确存在对形、色、比例、平衡进行感应、解析的专门区域,这就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物质形态的判断标准基本相同。所以,艺术地反映共同的真实成为人类不竭追寻的一条创作途径。在这条道路上,现实主义和新写实主义都是写实走向的典型代表。”该展策展人罗一平说。

  当展览“对焦”中国当代写实绘画,一种值得注意的“异动”凸显出来:有一批青年画家的绘画还保留着写实性的形象面貌,但其实已经朝着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转换。中国当代的新写实绘画具有某种独特的“中国意味”、“中国气派”,这来自于新一代青年画家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以及在当下生活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的反思性、批判性地比较与借鉴。

  “多样的写实观念和形式语言,表现了这群青年艺术家对用油画语言写客观真实及自我感受的浓厚兴趣,也表现了他们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有新的拓展的愿望。这是写实油画新的变异,在写实的观念范畴中变,但又不离其宗,目的是追求写实语言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时代特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这样评述展览。

  既然是“对焦”,就有“精确”或“模糊”的区别。该展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认为,“对焦”不等于越清楚越好,只要青年画家用新的文化知识结构去观察思考当下中国的现实就值得肯定。他期待青年画家在通过其作品带来更具“陌生感”的强烈的“精神之光”。这“光”不是浮现在形象的表面,而能引导观看者深入透视物象与现实,进入无边无际的生命隧道,照亮平凡的人生。

  在如今喧闹的艺术圈中,能够沉下心作画已然需要很大的决心和自制力。写实艺术家冷军说过,艺术也要“养”。

  最后让我们引用歌德的诗句:“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突破,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规则并不会限定人的思想,反而会激发人类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传统,有它自身的规则,同样也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赵梅梅

·上一篇文章:对美术类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北京开展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