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台资画廊纷纷进入北京 增强经济与艺术发展

来源: 录入时间:07-10-29 15:22:29


台资画廊纷纷进入北京 增强经济与艺术发展



台资挺进京沪画廊业可以说是这几年中国艺术市场一道风景线,与进军IT、房地产市场一样,台资青睐大陆文化产业,既表明着大陆发展环境良好和艺术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表明着海峡对岸文化投资界对大陆的信心。台湾在艺术品经营方面比大陆起步早,经验丰富,这势必对大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规范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也对大陆、港、台三地互动,把中国打造成世界艺术品交易重镇将产生积极影响。——编者

中国文联网讯 “大陆是比任何地方都要好的市场”,台资画廊亚洲艺术中心负责人李敦朗难掩初到北京开设分馆的兴奋。近一年时间,台湾画廊纷纷进驻北京市场,仅在798艺术区和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就有帝门、家、八大、新苑、协民、传承画廊、林正艺术空间以及亚洲艺术中心等台资机构登陆并安顿下来。这些抱着和李敦朗相似看法的画廊,在被外界认为“将使台湾岛内艺术出现真空”的怀疑声中,开始举办自己的系列展览。经过多则一年、少则一月的经营,我们发现,台资画廊进入北京,并不是只有数量的增加那么简单。

北京:台资画廊的首选之地

帝门艺术的总经理陈绫蕙说,上世纪台湾岛内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所以艺术市场也跟着茁壮成长。从1984年到1994年的十年间,岛内画廊的数目增长了20倍,总交易额提升了40倍,当时的台湾被认为是亚洲最有艺术影响力的地区。但是从90年代中期起,台湾的经济有下落之势,特别是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之后,岛内政局变动频繁,“艺术中心区”的地位已可望而不可求。在希冀平稳发展的心态驱使下,一些画廊把目光投向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的大陆,着手走出小岛,寻找更为宽广的舞台。

面对这种含有“被迫”意味的说法,各家画廊更愿意表示来到大陆办画廊是自主的选择。帝门艺术的“进京”之路颇有代表性:陈绫蕙之所以选择北京,而非城市氛围和生活方式与台湾更为接近的上海,主要原因是她认为,从今天已经逐渐成熟的国际艺术市场来看,如果一个画廊代理的是已成名的艺术家,那么它在哪里发展都是一样的;但如果想成为对市场和学术有推荐力的画廊,北京凭借它浓郁的文化气氛、众多的评论界艺术界人士,具有了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从而可以让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更有“能见度”,尽快地将他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发掘出来。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台湾艺术界人士看好大陆的国际化发展环境。台湾画廊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艺委会委员陆洁民说,近两年大陆艺术市场的发展之快,在亚洲其他地方都是少见的。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画博会,有四五十位台湾收藏家前来看展接洽,这就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台湾藏家对大陆市场的关注。这种前所未有的盛况吸引了全世界各类艺术群体纷纷到北京投资。相形之下,台湾岛内就缺少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北京就成为各家外资画廊进驻的首选之地。李敦朗评价大陆、特别是北京的艺术市场时说,北京不但有很多大陆自己的画廊和藏家,还有亚洲甚至欧美的优秀画廊,这种环境是非常有利于艺术的推广的;我们如果在这里曝光台湾艺术,就等于让它在全世界曝光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是台资画廊进驻北京的主要原因。

台湾画廊进来,面对的是国外、大陆画廊并起竞争的局面,在资金不占上风、岛内管理经验又不适用的情况下,文化上的亲近感是它们的一大优势。陈绫蕙说,海峡两岸的人都是同根同种的,我们的语言和思维逻辑一样,拥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兴趣点,这是台湾画廊区别于国外画廊的优势所在。林正艺术空间的林正经理也说,两岸华人有共同的文化历史背景,而且在艺术的创作和鉴赏上更有相通之处。加上台湾的艺术界早就和大陆有着广泛的联系,比如早在2001年就进军北京市场的索卡艺术空间,已有十余年收藏近现代名家画作的资历,拥有这些全世界华人都熟悉喜爱的大师作品,使它在面对台湾和大陆收藏家时没有任何文化背景上的障碍。相似的汉文化视野使到大陆开画廊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业界:定位和风格亟需确定

近十家画廊都以台湾、大陆各开分馆的方式拓展自己的业务,索卡采用的北京、台南、首尔三地设置空间的模式成为新一轮画廊进驻的范例。画廊负责人众口一词地表示,自己不会放弃台湾的事业,而是会两头兼顾,介绍大陆的年轻艺术家到台湾乃至整个亚洲地区,也会将台湾好的作品和艺术家带到大陆来,并吸引台湾收藏界人士到大陆来关注好的艺术,所以不存在有媒体所认为的“大批画廊迁出,会引发岛内艺术真空”的危机。

但另一个危机也隐约显现了出来:短时间内台资画廊大量涌进北京,并且都是经营最近一段时间大有市场空间可以挖掘的当代艺术,被一些从业者评价为“闻到了金钱味道,所以一拥而上”。在大陆已有五年运营经验的索卡负责人萧富元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画廊要考量如何明确自己的发展和定位,避免一窝蜂扎堆在艺术区,造成同质化现象,这对任何一家画廊都是没有好处的。做当代艺术的空间可以选择带有试验性质的区域,这些地方还没有被美术史所检验,所以灵活性和探索意味比较强,适合当代艺术的发展;而专做经典艺术的画廊就不适合798这样的地区,还是要考虑适合自己的地段,避免观光客和专业人士的混杂,以此吸引更多对经典作品有兴趣的收藏家。陈绫蕙认为,大陆的画业有“青春期”的特征:生涩而有活力,吸收力好而淘汰率也非常高,这就需要画廊的艺术总监多从国际的视野出发,多和亚洲画廊业发展快的地区,如韩国、日本、新马比较交流,并积极学习欧美顶级画廊的管理经验,但最重要的是确立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确定艺术家类型、确定收藏家群体、确定自己最终能为学术历史发掘多少优秀的艺术。陆洁民说,这两年拍卖业的一些现实状况,使业内人士意识到一级市场对于产业链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家的关注点也慢慢转向画廊这一领域;加上现在的大陆画廊业,已经少有像北京红门、上海香格纳那样白手起家,用十余年时间,在国内业界打下一片天的画廊,更多的是境外的成熟资本直接进入国内市场,新进的画廊面对的压力就更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画廊确定自己的风格和观点,掌握自己的特色,是当务之急。

如何适应这种现状,各家画廊也从自身背景出发,拿出了相应的对策。林正艺术空间率先和大陆的博物馆、美术馆合作,推出自己的藏品;亚洲艺术中心希望用“台北—北京”双轨并行的方针,利用亚洲各地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博览会的机会,把作品介绍出去;帝门艺术中心在明年会凭借中外策展人的力量,把中国年轻的作者、作品介绍到海外……如何在未来市场和文化品牌都占有话语权,各家画廊还要“多多加油”。而文化同源的大陆和台湾两个地区,或许能从两岸画廊业的广泛交流上,进一步增强经济与艺术的共融和发展。(记者 张亚萌)

来源:2006年09月01日 中国文联网


·上一篇文章:绍兴市首届文化艺术博览会今掀“红盖头”
·下一篇文章:艺术创作有没有底线?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