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点击名家 >> 正文

周沧米

来源: 录入时间:07-08-10 17:47:30

雁荡之子周沧米

十多年不见,周沧米教授依然睿智、健谈,大红T恤,满头银丝,精神矍铄。
著名画家吴山明评价:“沧米是一位难得的一直对生活充满真情和激情、真正能品味出生活之美的优秀画家。”翻阅周老的画作,人物栩栩如生,山川雄阔壮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周沧米从小受艺术熏陶。四伯父写得一手好字,擅画兰、竹,家存字画、书籍颇多。周沧米最高兴的是帮家中晒字画、书籍,边晒边欣赏,有时还挑几幅挂起来看。
家庭的艺术熏陶,家乡的奇山秀水,为周沧米走上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当时,很多著名画家来雁荡山写生、创作。黄宾虹老先生将写生之作挂在寺院里,供当地群众观赏,念初中的周沧米看得如痴如迷。他立志要当一名画家,听说温岭师范学校有一位美术老师,初中毕业后,他打起铺盖来到温岭求学。
1948年秋,周沧米考取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50年响应祖国号召参军;1955年春天,转业回校插班学习,这时,国立艺专已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经过部队的严格训练,重新入学的周沧米学习更加努力,成绩优异。
1959年毕业后,留任美院附中,又调到国画系任教,直到1989年退休。
周沧米作画,注重生活,遍游大江南北五岳名山,可谓行万里之路,可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翻越秦岭时,周沧米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年来南复北,在在结朋俦,搜剔佳山水,畅怀画龙湫”的诗句可佐证。为解思乡之情,退休后,周沧米决定在雁荡山下,石门潭畔一块大石上造画室。劈石砌墙,引水绕屋,取其名为“荆庐”,请沙孟海先生题书刻石。
“荆庐”建成后,周沧米每年一次回去小住,听小溪潺潺,看青山巍巍,挥毫泼墨,尽抒心中之情。画累了,到房前屋后散散步,随手采几朵野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悠哉游哉。他在“荆庐”创作了近百幅雁荡山水与56米长70公分高的雁荡山图卷,在温州举办个人画展,将雁荡山水展示给父老乡亲。
周沧米教授在六、七十年代,常带学生下乡写生。每次下乡,都与学生同吃同住。虽然艰苦,但很快乐,如今回想起来,许多事历历在目:一次带学生到水乡写生,一位学生不愿绕道过桥走远路,居然游泳过河;另一位同学假期独自外出写生,一路上关心群众生活,画画救灾,得到群众好评。对于这些“顽皮”的学生,周沧米不但不批评,心里暗暗欣赏这些在生活中有想法会创新的学生。当时农村生活很艰苦,为增加学生的营养,他鼓励学生利用写生的间隙,为某单位画点布景的小图,还下塘挖泥鳅。吃罢晚饭,将写生稿一字排开在农家小院,大家七嘴八舌地一幅一幅评论。
除了带学生外出写生,每年还要独自外出写生。有一次,在峨眉山南麓的龙池山一住就是两个月,每天背着60厘米高的大画夹,深入到田边。他将大画夹搁在左腿上,踮着脚尖勾画:拿着粪勺的小姑娘、双手叉腰的青年、劳作的老农……一一跃然纸上。为了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与老乡一起刨地,收割玉米,吃豆花饭,有时还参加他们的会议。
在北疆,有位受周沧米特别关照的工农兵大学生,毕业时,这位同学邀请周沧米到他的家乡去写生。8月的北疆草原马儿跑,野花开,“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位学生一人兼新华书店经理、销售员、出纳,抽不开身陪老师写生。周沧米代他向领导请假,建议将书装上马车,一路走,一路卖,得到了当地的支持。
周沧米写生不用照相机代替,写生记取的形象是立体的,即使简单几条线也记下了当时时空的回忆,照相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每次写生都带回一大捆的速写稿。
外出写生,享受大自然,心旷神怡;爬山涉水,还练就了一身好体魄。如今,77岁的周沧米,还坚持画画,心情好时,一画就是半天。累了,就去爬山,或者散步。他将上菜场买菜也作为一种散步。每次登山、散步回来,他都会凭记忆画一些生活速写。现在,周沧米正准备创作“少年的回忆”和“五岳之游”。
动静相宜书者多寿,画者多寿,因为书画动静相宜。
写生,翻山越岭,涉水过桥,是为动;看山水之妙,察造物之神,是为静。
创作,挥毫泼墨,运臂运腕,是为动;凝神静思,成竹于胸,是为静。
动静相宜,正合健身之道。一味动,过度锻炼,适得其反;一味静,四肢不勤,血液不畅,活力渐失。
如今,学书画的人越来越多,老年大学人满为患。但多以临摹为主。老人学画,不应以成名成家为目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闲趣而已。
亦是养生之道。临摹之外,不妨外出写生。写生以安全为主,就近就便,呼吸新鲜空气,融入山水绿色;看花开花落,观鸟鸣鱼游,忘情于大自然,不亦乐乎!
本报记者 周晓华

·上一篇文章:吴冠中
·下一篇文章:刘旦宅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