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1907年3月1日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少时喜爱书画及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1922年入杭州盐务中学,始作西画写生。1925年因家贫辍学,翌年被上海三友实业社录取为绘图员,后改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自1927年起,始作漫画,初为《上海漫画》作漫画,早期代表作为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1936年,为南京《朝报》作长篇连环漫画《小陈留京外史》,为《王先生》的续篇。两部漫画显示了画家的敏捷才思和长于喜剧的故事结构及漫画的造型技巧,在形象描绘上,有西方漫画的影响,以钢笔勾线,略作渲染,简练明快,自成一格。
1937年,叶浅予任上海《救亡漫画》编委,兼漫画宣传队领队,在南京办街头抗日画展,后赴武双、长沙、衡阳和桂林等地,从事抗日宣传。1939年,在香港任《今日中国》画报主编。翌年在重庆作《战时重庆》速写百余幅,记抗日大后方社会形态。继作《明日中国》组画,寄托对胜利后的希望。1942年,作贵州苗区旅行写生,试以民间艺术和传统笔墨相结合,以寻求新的造型语言。翌年,访问印度,作印度风物速写,归国后画印度舞,举行旅印画展,是他由漫画向中国画创作的转折。抗战结束后,到西康藏族地区旅行写生,撰《打箭炉日记》,自作插图。1946年出访美洲,先后在纽约、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翌年,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叶浅予的中国画,主要靠自学,曾一度从张大千。40年代的作品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如《贵州马帮图》、《苗家姑娘》、《凉山舞步》等。画风工细,有装饰味。50年代作《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等,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兼作山水写生和花鸟小品及人物速写。60年代前后是他的创作盛期。代表作有《程砚秋在舞台上》、《梅兰芳》、《夏河之秋》、《在内蒙古草原上》等,表明了他善于捕捉富有运动趋向的瞬间舞蹈动作和美的情态。1978年作《富春山居新图》,展现了故乡富春山水的新貌。1981年作《长安怀古》组画,以近于漫画的思维和借文物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评价。
叶浅予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书记处书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出版画册多种及技法书《怎样画速写》等。
张大千在其《献花舞》中题跋曰:“印度国际大学纪念泰戈尔,诸如生为献花之舞,姿态婉约,艳而不佻,迨所谓天魔舞也耶。其手足皆敷殷红,则缘如来八十种随好手足亦铜色也。观莫高窟北魏人画佛,犹时有亦现此相者。偶见吾友叶浅予作此,漫效之并记。”张大千所谓“作此”,即叶浅予此幅《印度舞》。张大千又说:“每写天竺寂乡舞女,奇姿逸态,如将飞去。余爱慕无似,数数临摹。偶有一二似处,浅予不为呵责,转为延誉,余感愧无似。”可见大千于浅予服膺如此!叶浅予1943年访印度回国之后,1945年作此幅,其后并举办“旅印画展”。观此幅,与张大千所言皆一一契合,可见其正为大千仿效之蓝本。而事实上,张大千对叶浅予此幅激赏有加的原因还在于它暗合中国传统壁画中人物画法。不惜花费数年时间和心血去临摹壁画的张大千,一生醉心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并用自己的画笔加以表现或再现。更深的原因还在于张大千醉心佛门,屡屡造各佛像,以虔诚佛徒自居。而印度本是天竺之今日,为佛教之发祥地,故溯本求源,深相爱慕。所谓“观莫高窟北魏人画佛,犹时有亦现此相者”,即是其谓。叶浅予此幅造像生动,纯任线描,人物神情动作皆宛然如生,衣饰则随之婉转,而设色亦窥中国传统壁画之堂奥,故能深得张大千叹赏。否则,以“五百年来一大千”着称的张大千,必不致私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