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坐落于绍兴平水西南约4公里的寺里头村,三面青山环抱。它西枕秦望,北连平水,南临若耶,东望日铸。唐诗僧皎然对云门寺有过这样的赞美:“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寺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寺本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旧宅,因在其屋顶忽现五彩祥云,上表奏帝,后改建为“云门寺”,门前石桥改名“五云桥”。
寺本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现尚存“洗砚池”。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寺中,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南朝智永禅师驻寺临书30年,留有铁门槛、笔冢等。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三月上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也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暮春三月,修禊事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杂草将发,非止桃溪。迟鸟乱飞,有余莺谷。王孙春草,处处皆青。仲统芳园,家家并翠。……”
寺中,原有不少建筑和设施,如献之山亭、献之笔仓、智永铁门槛、智永退笔冢、辨才塔以及陆游年轻时在此读书的云门草堂等等,可惜它们都早就随着整座古刹的倾圮一起化作历史陈迹。

五云桥

山阴祝人良书

现存云门寺
门前的半截残碑,字迹难辨,有“康熙八年”字样

做着法事的僧人

王献之洗砚池

池中青苔又绿,可留晋墨余香?


王思任撰文、范允临行书,董其昌、陈继儒和董象蒙跋语的《募修云门寺疏》碑
古寺座落的山岙

村中的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