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艺海趣谈 >> 正文

王献之学书

来源: 录入时间:07-03-19 08:17:12

王羲之共有七个儿子,名曰: “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瑶之、穆之、献之 "。他们都善书,其中有五子名气很大。
而献之的成就在诸兄长之上,虽然只活了短短地四十四岁’但在书法史上和父亲齐名,并称为“二王 "
王献之字子敬,自小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伯祖王导,祖父王旷,堂伯王洽,舅父郗愔,几个哥哥都能善书有的是当时的名家,母亲郗夫人亦通晓书理,可谓是真正的
书法世家。王献之自幼聪慧好学,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耳濡目染,造就了他艺术才华显露。
献之五岁时,有一次正在聚精会神的练字,父亲悄悄地走到身后,用力抽他手中的笔,居然没有抽脱,王羲之感慨的说: “此儿以后必有大名”,随即写了一篇小楷《乐毅论》给他,予以鼓励。
相传,献之少年时,有一次在街上无意中看见一老大娘把锅里:炕好的大饼用小铁铲扔到几尺外的箩筐里,摆得整整齐齐,他好奇地看呆了,情不自禁地上前称赞道: “老婆婆,您的本事真高 !"老大娘笑着说道“这还不是几十年练出来的。王羲之的字写得那么好不也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吗” ?老大娘并不知面前站着的少年就是七郎献之。听此言,献之深受
受教育,决心更加勤愤学书。
有一次,王献之在街上玩耍,见一新刷的白灰墙,书兴发来,就手找来一把干净的扫帚蘸上泥浆,信手在墙上写了“一”字,一尺多长 ,观看的人十分拥挤,正好王羲之路过这里,便也挤上前去观看,问众人道:“这是谁写的?”众答:“七郎!”以后王羲之在信中多次对朋友夸耀自己小儿子“飞白书 "写得不错。
王献之十几岁字就写得挺不错,自视不凡,欲和父亲比试高低。一天,他见墙上有父亲的一幅字,便仿照着写了一幅挂在原处。王羲之进屋发观墙上的字缺乏神采,自言自语道: “我当时一定是酊酩大醉了。”献之听言自愧不如。
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王献之小时,有一次用心写了一个“大”字,拿去让父亲看,王羲之端详片刻,提笔在“大 "字中间加了一点,让他拿去叫母亲看,他兴冲冲到母亲房里,双手递上字,郗夫人疑神观看良久,指着那一点说:“这一点写得好”。此时他收敛了笑容,搭拉着脑袋呆呆站在那里。王羲之来到夫人房间,见儿子那可怜样子,就拍着献之的肩膀,用手指着窗外几口大缸说:“你什么时候写完了那七缸水,字就能练好。”献之这才知道自己和父亲差得远哩 !便发奋苦练多年不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王献之的书名和父亲齐名,尤以行、草书见长。他在继承前人和父亲书法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创造,自劈蹊径。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前人的新书体,人称“破体”。他才气超人,又值盛年,其书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他的墨迹,世人尽皆宝之。
王献之在吴兴做官的时候,有一次到羊不疑家中作客,见他的儿子羊欣身穿—件白绢下衣在睡午觉,献之提笔悄悄地在羊欣的下衣和衣带上写了许多字,羊欣醒来,见衣服上的字想着定是舅舅写的,高兴地珍藏起来,后来献给了皇帝。
还有一次,有一群朋友来献之家中拜访,他见其中有位朋友身穿上好白纱衣料的衫子,便让这位朋友把衣服脱下,他提笔便写,先写背上,再写两袖,写到前襟上,众位朋友急眼了都想动手抢,这朋友看势头不妙,没等献之写完,先下手为强,抢着衫子欲跑,众人便围上去七手八脚地乱抢,结果这朋友手中只剩下一只袖子,像宝贝似的拿回家珍藏起来。
王献之曾将自己得意的十幅字呈送给简文皇帝。后来这十幅字落到桓玄手里。桓玄每次请宾客,就将这十幅字挂起来供客人欣赏。有一次,一个客人用手去抚摸,不慎把一幅字弄脏,桓玄以后宴请宾客,来客必先洗手。据说这十幅字,以后有人送给了唐高祖李渊,又转到王武刚手里,以后就下落不明。
王献之十六七岁时,一次站在桌前父亲写字,进言道“”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颇异诸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王羲之闻言,笑而不答。小小年纪,出语惊人,可见他的才气胆识超人。
王献之传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洛神赋》 (又称十三行 )等,它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瑰宝!

·上一篇文章:米芾索图戏卧佛
·下一篇文章:徐悲鸿两荐黄胄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