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雕塑) 柳 青
一位手捧大白菜的卖菜大姐,站在摊位前笑容灿烂,她的四周堆满了一箱箱蔬果,南瓜、柠檬、土豆、萝卜、香蕉、洋葱、橙子、茄子、柿子椒……不下几十种甚至更多,而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刻画,令这件摆放在一进门位置的雕塑作品——柳青的《成果》颇有人缘,人们拍照留影、驻足谈论,不亦乐乎。能赢得众多观众频频点赞,只因它太过亲切,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9月25日至10月25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太原市政府承办,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文联、山西省美协、太原市文广新局、太原美术馆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作品展览在太原美术馆展出。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2689件作品,经过评委会认真严格的初评和复评,共评选出参展作品350件,并从中选出35件进京暨获奖提名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古代历史文明、近现代革命题材、当代人民生活、乡村建设发展、城市发展进程、少数民族生活……集合起来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涉猎了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生活现实,同时也展现了琳琅满目的全景式的生活画面。
“题材的多样化给人印象是最深的。”全程参与此次展览的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广州美院院长黎明说,雕塑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从这届展览来看,青年一代关注时代、关注当下雕塑事业发展进程所下的工夫颇有成效,他们是在用雕塑技艺折射时代精神、记录社会历史、展现百姓的审美情操。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雕塑界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很多作品具有生活气息,艺术家能够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并通过艺术语言来表现,此次展览中肖像题材乃至红色题材,都从新角度进行了诠释。
展厅里,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周小强的《记忆之MH370》汇集了乘客们的信息,引发观者诸多联想;朱连城的《醉》将视角聚焦于酒驾,倾倒的酒杯下是一辆翻倒的小轿车,直观却内涵丰富;还有袁越的《低头族》,无论在地铁上、床上抑或是厕所里、浴缸中,那些手机不离身的人们,是不是也是当今你我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
专家们认为,参展作品体现了当今雕塑家们不断拓展观念的边界,以及不断以创新性的思维来指导创作的现实。身处时代中的他们不断与时俱进,用自己所熟悉的雕塑艺术来诠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创作的自由表达、艺术语言的百花齐放的关系,艺术上的探索试验与接地气、满足大众需求、创造为今天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雕塑作品之间的关系。
“布也搞成雕塑了!”让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协理事丁杰感到兴奋的还有参展艺术家对于材料的选择。展览中,张斌的《防毒面具》、张守民的《钟馗打鬼》、孙峥的《布知道》,或采用缝制、或采用拼贴、或采用堆塑的手法创作的“布艺”雕塑,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雕塑总是硬邦邦的石头、铜铁、陶瓷的一贯想法,看到了艺术家思想开放、吸收多画种优点的“跨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