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新闻中心 >> 正文

“无笔”美丽的书与画

来源: 录入时间:12-07-03 14:04:42

没有笔,我照样画画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只让我们相恋这一季的秋天,飘落后才发现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么捡。”凝望冷咖啡的周杰伦,眼前是回忆的画面;凝望冷咖啡的康怡,眼前是周杰伦忧郁的脸。《不能说的秘密》的歌词正是来自马来西亚25岁美女康怡用咖啡杯为笔,咖啡作颜料,创作周杰伦头像的灵感来源。康怡介绍说:“《不能说的秘密》是我最喜爱的一首中文歌。这首歌一开始就唱到‘冷咖啡离开了杯垫’,于是我就想到用咖啡作为我的颜料;而用咖啡杯作画则是为了与此歌结尾处提到的碎片相呼应,画中众多不完整的杯底印就像片片落叶。”

  据康怡介绍,她是用咖啡杯底蘸着泼出来的咖啡,一点点印出这幅作品的,整个过程用了12个小时,而且还经历了多次失败。“咖啡是一种很难把握的‘颜料’,有时咖啡中的水加多了,圆形的咖啡渍印根本无法形成,而且整个画面都会糊掉。”

  此前康怡曾用篮球蘸着油漆画出姚明头像,并将创作过程视频上传网络,网友大为称赞。此次,周杰伦头像作品更是一次超越。整个画面饱满灵动,不禁让人期待康怡下一次作品的惊艳亮相。

  也有人建议她买些画笔,但她认为人们要习惯打破常规。为什么作画就必须在画板上?为什么作画要用笔?的确如此,虽然在很多普通人看来作画就是要端坐架前、刀笔齐上。但艺术家们早就开始了天马行空的艺术探索……康怡的创作在艺术界看来一点也不奇怪,艺术家们的创作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要源于心、源于快乐。

  ○记者:是怎么想到抛开画笔来作画的?

  ●康怡:我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画画。但是去年当我来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常用的画笔和其它绘画工具并没有带在身边。正因如此,产生了挑战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我应该突破束缚,不再用那些我熟悉的工具进行艺术创作。

  ○记者:新的绘画工具会成为你每次创作的难点之一吗?

  ●康怡:每一次用崭新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都是一个奇异的旅行,因为每一次我都要花费时间探索和发现该如何运用新的作画工具。这和画一幅水彩画实在是差异巨大,因为画水彩画的工具是固定的,画得越多,掌握得越好。在我找到新绘画工具应用办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失败很多次。但是这种探索是令人兴奋的。

  ○记者:作品给你的成就感是来自人们对作品的喜爱还是又一次创新?

  ●康怡:二者都有。我一直接受的是建筑专业训练,以往成就感大多来源于创建新事物。前段时间,我把创作过程的视频发到网上,当时并没有期待人们会关注,但是观众给予我巨大支持,正是他们的支持一直激励着我继续做创新材料绘画艺术。

  ○记者:下一个创作对象计划是谁?工具是什么?

  ●康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创作了多幅中国标志性人物肖像,其中包括姚明、周杰伦和张艺谋等人。我之所以做这些人的肖像,是因为我住在中国并对这些人和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最近,我被邀请到美国演讲,借此我在美国做了短暂旅行。在旅途中我创作了两幅美国人物肖像。其中一个作品用书作为创作工具,另外一个作品是用茶包和茶包上的标签所创作。之所以选择这些材料作为创作工具,是因为我想在材料与人物之间找到某种关联。

  ○记者:为什么选择最近来中国工作?

  ●康怡: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建筑师,我认为中国是现在建筑师实现梦想的最佳地点。中国正在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在这里有很好的学习契机。同时,我对中国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我的祖父是在上世纪50年代离开中国去马来西亚的,并在那里长大。我经常听老人说起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我会在这呆上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世界上还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如此吸引我。

  ○记者:今后发展方向就在创新艺术领域?还是会有不同方向的尝试?

  ●康怡:我肯定会继续探索新的绘画材料,我也想要学习中国传统和文化,并表达在我的作品中。

  ○记者:近期愿望是什么?

  ●康怡:希望今年能在上海和马来西亚分别开办一个画展。我正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深堀隆介,1995年毕业于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美术学部,主修设计专业。工作4年后辞职,开始艺术创作活动。因为养了7年的鱼最终离开了自己,由此他开始了金鱼树脂画创作,这些惟妙惟肖的金鱼画,如果没有看到实物,很难想到这些鱼都只是画而已,细致入微的描绘体现了画家非凡的画功和耐心。制作时首先要在容器内倒入透明树脂,干燥两天后画上第一层图案;接着倒入第二层透明树脂,干燥两天后画第二层图案;接下来是第三层、第四层……直到完成。当然,这只是画一条金鱼的工序。

  巴西艺术家Vik Muniz与工作室的同事及拾荒者一起使用被丢弃的物品进行创作,收集回来的废品中包括:食品、污物、玩具、纸张、塑料、电线、旧衣服和轮胎等等。他们将一大堆垃圾变成一幅幅精美、令人赞叹的艺术品。

  美国加州艺术家安德鲁这样给朋友以及家人画肖像——在木板上用钉子“作画”。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个31岁的艺术家为了完成一幅3D“钉子画”,竟可以花掉6个月的时间,而用掉的钉子也有上万之多。

我有笔,但我就玩注射器

  □ 本报记者 张亚萌

  从准备到完成,仅仅50分钟,一幅长30米、宽15米的巨型宣纸上的射墨草书就被创作完成,观众必须登上由脚手架搭起的回廊,借着架设在12.5米高的展厅顶部的探照灯才能来回“扫视”这样一幅巨大的书法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更为苛刻的观展条件:儿童、穿高跟鞋的女士和心脏病患者禁止入内,成为迄今为止书法界的独例。此举无论是书写还是观赏方式都是对旧有书法模式的极大颠覆。

  除了观展条件苛刻外,作品亦给人一个下马威。作品《幽》,本该安详平和地横躺在纸面上的“幽”字,在艺术家邵岩的呈现中,“幽”中的“山”形成为了颤抖着的凹槽,左下角斜插到画面之外,右上角则弹跳起来腾跃至半空,充满巨大的不安定感——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心迹·邵岩艺术展”上,像《幽》一样“奇形怪状”的作品还有很多,这些以射墨的独创方式用传统的中国水墨进行的创作,不是用传统的毛笔成就,而是邵岩在注射器的帮助下完成的。这样出于以水写逸、以墨叹水、感叹水的无穷魅力的作品,被不少书法界“老冬烘”视为“大逆不道”,网络上一片争议之声。

  邵岩不管这争议之声,仍旧拿起注射器,“一秒钟,完成一件作品”。

  说一秒钟也太夸张了,但它却是部分的事实。邵岩用注射器灌满墨汁,“嗖”一下“挥毫泼墨”,瞬间在宣纸上射出自己想要呈现的作品状态,之后再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方式向作品注入大量的水,将“射墨”作品经水浸化数十小时甚至几个昼夜。几天过后,水汽蒸发,一幅幅无法复制、不可强求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墨与水自然的融合状态。“人们在欣赏水墨时,常常感叹墨的神韵,感叹笔法的精湛,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水的功劳。我要告诉观者水的重要性。在我的作品中,你感受到的震撼着你的力量不是我,是水!”邵岩说。

  这种“射墨”艺术是邵岩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的以“注射器”创作新书写与绘画的一系列水墨实验。2008年1月,一场突发的急性心脏病,将邵岩送往医院,心脏因此放入了7个支架。他说,当他从死亡线上回到人间,在重症监护室里忍受着寂寞和些微的恐惧,映入他眼帘的是各种管道、注射器以及其中缓缓流动的液体。他自己说,从此以后,他才意识到,毛笔与心之间的距离是多么远,而针管却更可以让他联系到生死的经历。从此,他开始试验用注射器来创作书法,注射器从此成为他新书写与绘画的重要器具。

  看完了令书法界瞠目的“射墨”书法,如果你足够八卦和耐心,你还能去找找邵岩网站上的视频:那里有“射墨”线条经过水的浸化后呈现出的完全不同的发展过程与样貌,仿佛一部宣纸之上关于“水的生命”的纪录片。他所希望的,是摒弃传统书法以水为稀释剂的做法,通过这项艺术实验,使“水”活起来,提升和展现水在水墨艺术中的原生态属性。作者 杨 兴

 



·上一篇文章:不爱吃转基因食品,也没人爱看转基因中国画
·下一篇文章:北京画院推镇馆之宝 齐白石李苦禅画作亮相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