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07艺术市场

来源: 录入时间:07-03-13 17:12:27

节期间,北京部分书画收藏家、评论家及拍卖行业人员汇聚一堂,在庆贺新年来临之际,畅谈中国书画市场的过往与未来的发展态势。他们普遍认为, 2007年对于艺术市场来说是积极乐观的一年。笔者作为参与讨论的相关人士之一,亦有所感言。对于何以看好 2007年的艺术市场,本人从市场和拍卖参与主体这两方面发表几点个人见解: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一 、通过对 20052006年中国拍卖市场特别是艺术市场的观察,中国书画在拍卖界的份额逐渐缩小,该现象一方面表明:艺术品藏家和行家的专业性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说明:真正可以参与拍卖的书画作品必须达到相关的拍卖标准,才可以成交或拍高。由于市场的变化给众多拍卖公司的拍品征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可以成功拍卖中国书画的拍卖公司屈指可数,且大多集中在北京。目前,在上海已有两家专业拍卖中国书画的公司解体,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书画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二 、 2005年由于种种原因,各路资金纷纷杀入书画市场,造成书画市场井喷。许多画家作品的价格都与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家不相上下,鱼目混杂。更有些当代水墨画家在大牌拍卖公司自己委托,暗箱操作,误导消费者,导致拍卖界出现了很多令人置疑的价格。同时, 2006年的市场回归理性也给真正的藏家、行家、业内人士及规范的拍卖公司带来了曙光。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真正的拍卖回归理性,真正的艺术品被市场认可,这正是最佳的拍卖时机。对于拍卖公司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并不意味着拍卖公司就可以放松警惕。这种境况的存在使得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时,不用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那些跟风的作品上,如以前价位过高的王震、程十发等海派作品。如今,征集拍品的目的性更强,更加趋向简单化。行家敬告拍卖公司征集的拍品要尽可能减量,求精。只要以这两点为基准,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近几年内未曝光过的作品上,征集大师的代表作,并虚心向香港苏富比学习,做到宁缺勿滥、稳扎稳打,相信拍卖必定成功。

站在藏家的位置考虑:

一、著名画家董良达、评论家姚刚、北京画店经理魁华、嘉德拍卖公司徐军、收藏家刘志远、收藏家李世辉、收藏家丛者明、收藏家岳文超、收藏家赵旭、保利拍卖公司王鹏,这十人都是从事与艺术品相关的业内人士,且经验丰富。其中有六人也在投资证券并获利颇丰。这些人不但收藏,对书画市场也具有很强的投资意识。具统计,去年很多单纯从事书画收藏的人士在从书画市场上获利后,既而将部分资金转入股票市场。此类从书画市场流入证券市场的人员比例约占书画市场的 20%—30%。作为资金运营的手段方式,书画市场与股票市场具有很强的连带性。具了解, 2007年在股票市场获利的书画收藏家们必定加大对书画市场的投资力度。

二、很多藏家经过 2006年对书画市场的观察,发现要想买到真正优秀的书画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拍卖公司的拍卖场次虽然纷繁众多,一场接着一场,但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书画拍品,精品书画却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各拍卖公司减小所征拍品的数量,而增加拍品的质量,就必然促进书画市场的繁荣与攀升。藏家及行家们也似乎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考虑精品的成交价格上,而是更加注重对拍品质量的追求。如在北京保利拍卖 06秋拍中, 1303号徐悲鸿的七开册页《书画合册》估价为 60—80万,最终以 269.5万元的价格成交;嘉德 06秋拍中 13191320号拍品为傅抱石的《前赤壁赋图》、《后赤壁赋图》,估价都为 100—160万,但分别以 165万元及 176万元成交,可以看出,这几件拍品的成交价都超出原估价很多,这就说明好的书画作品成功拍出是很容易的事情,好的拍品对书画界来说是也认可的。很多大师的作品由于受到非理性投资作品价格回落的影响,而在价格上受其连累。如王震、程十发等作品价格的理性回落,影响了大师级作品的价格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此现象如同今年 227日的中国股市一样:大盘回落,绩优股受其连累。但是,是金子必定会发光,只是时间和机遇的问题。现如今,中国经济迅速上升,据美国纽约时报统计,中国每天会出现 8个亿万富翁 ……很多人富起来后,便开始将目光投向艺术品市场。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人在物质基础达到一定满足后,对人的生存而言,物质的追求就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在真正意义上,人的追求只能是社会、文化、知识和精神的提升。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便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因此,行家认为:只要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灵魂的中国书画不可能就此暗淡无光。

从香港苏富比、佳士德 07年春季书画征集得来的消息看,精品征集难度加大。这两家世界性的拍卖公司如此,更何况国内呢?既然在拍场中出现的精品越来越少,那么预计,拍卖出现高潮的机会将在春季某些公司中出现。因此,众藏家提醒拍卖公司中国书画负责人,一定做到宁缺勿滥、精益求精,各扫门前雪,不要盲目批评或评论市场。个别拍卖公司的成功或失败不能代表整个市场,只要认真努力、务实,就是对中国书画市场的贡献。


·上一篇文章:阳安江参观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新春书画展
·下一篇文章:雕塑艺术历史悠久 收藏尚未火爆升值空间广阔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