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块清代刘墉题写的匾额拍到了20万元的高价,这个价格已经赶上他的书法作品。“两年翻了一番。”杭州收藏匾额的藏家吕军这样表示。如今匾额之类的热起经常会让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一场暴雨过后,某偏僻小村的村民发现自己村里祠堂的匾额连着牛腿都消失了……
十几年前,吕军还在广东的珠海捣鼓他的老家具生意:“那时一个月发四车货,老家具拉来之后就地补漆、修理,然后按档次卖到新加坡、泰国还有澳洲。”因为生意好,后来很多慈溪的老板也直接去当地开店,结果吕军不得不开始转行。因为经常会去全国各地的老宅子里刮地皮,既然老家具难做,吕军开始想着做些别的,一来二去,他开始喜欢上了收藏匾额。“现在很多人喜欢怀旧,家里装修的也是古色古香,有时候挂上一块老匾额,整个房子的品位就上去了,而且老匾额的价格也不贵,我觉得里面肯定有收藏的价值,所以就开始琢磨起来了。”吕军说他最喜欢名家手笔的大堂匾和文人匾,很大气。
人多货少,匾额越来越难收
吕军说,他以前做老家具的时候,匾额虽然已经不太多见,但还是可以遇上一些,这几年老东西比较吃香,连带着以前不太有人要的匾额也成了抢手货。
据了解,匾额分成两种,官方的和民间的,官方的出现较早,秦代就有了,而民间的则要到唐末才出现。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破墙开店,于是人们开始想出了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到了宋代,匾额就更多了。匾额在以前犹如房子画龙点睛之处,一般都会延请名人来写。如果房子四面有门,那么一般正门之上必须放上一块匾,可以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
在以前,匾和额是不同的,横的叫匾,竖的叫额。不过就收藏来说,吕军最看重的,则是文人匾额。“匾额种类很多,有写书房堂号的、表彰乡里的、祝寿贺喜的,还有就是文人的题字匾和座右铭匾。现在玩家比较喜欢的是文人匾。”吕军说,“以前匾额都是明挂,所以被毁的很多,有些甚至被劈了当柴烧掉了,留下的大多是当时有人包好藏着或者干脆埋起来的,残破掉的也不少,现在要找块好一点的匾也难。”
匾额集字、印、雕、色于一体,很难得。前人说:“以匾研史,可以佐志,以匾学书,可得笔髓。”正因为匾额有多种价值,其价格开始一路走高。吕军表示:“匾额其实一直比较冷门,主要是因为货源不多,真正的精品更少,所以以前一块老匾几千元基本就能拿下,好一些的品相完整、雕工精美的在万元左右。匾额很重书者的名气,如果是大大有名的人物,那么价格就会翻上几倍。”
据了解,在这几年的拍卖会上,开始陆续出现了匾额拍卖,成交也不错,而此前乾隆题写的匾额被拍出了160多万元的高价。不过老吕却总是觉得文人匾额其实更有潜力。“文房用品的价值以前一直被低估了,但是这几年明代文玩的价格正在赶超清代,我想这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名家之作难得
磨了五年,只为一块朱熹写的“书香门第”匾
虽然已经陆续收到百来块匾,但是吕军依然喜欢时不时往外面跑跑,他最喜欢去的是湖南和福建,跑了这么多年,在当地也发展了不少线人,有什么好东西,一个电话,一个彩信,他就能大致知道东西的好坏。他最近就很运气地收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