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拍市场,有一大亮点是中国古代书画,若干幅书画均超过了千万元天价大关,中国嘉德以3996万元成交的“清初六大家”之一恽寿平的《载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其中多幅为清宫旧藏或官员递藏。这些宫廷官员的藏品在近些年内不止一次露面,价格也成倍地翻。
皇家宫廷著录或者名人记传的古书画为什么这么值钱?这么受藏家追捧?中国嘉德书画部总经理胡妍妍小姐给记者详细解密了历史的原因和藏家的心理。
《石渠宝笈》为什么那么受追捧?
乾隆时代,由于国运昌盛,也因为帝王的爱好,或得自先朝的遗留,或得自大臣的进呈,也有一部分收罗自民间、内府的收藏,特别是历代古书名迹的收藏,已经蔚为大观。自乾隆九年至嘉庆二年,清廷曾三次大规模整理,著录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并辑录成《石渠宝笈》初编、重编、三编,共100余卷、近万件作品。可以这么说,就当时而言,历史上流传的名迹,已大多为石渠所著录。当今一部分收藏家之所以那么重视《石渠宝笈》著录,愿意出高价买《石渠》著录的作品,自有其一定道理,业内有句俗话:“在这个造假的时代,当没人可以相信的时候,差不多就只能相信皇帝了”,可以说概括了藏家的心理。
《石渠宝笈》有文没图也有赝作
但《石渠宝笈》著录的,并不是每一件都是精品、真品,为皇家鉴定整理古书画的臣工,或不敢再妄加判断;或碍于同僚间的利害关系,对作品有所顾忌而不敢有微词,更有可能没有精深的目力。所以《石渠宝笈》录确实混有不少赝作,有的伪作水平还相当低劣,当今收藏家应该加以注意。
由于《石渠宝笈》只是文字著录,没有图片,这就给作伪者有了可趁之机。民国初期,就有作伪者根据《石渠宝笈》著录制造伪冒品,其实作伪者未必见过原作,只是根据文字揣摩成画,或利用旧画改款,盖上几方内府印章。但由于有了照相术,锌板制作的内府印玺曾迷惑过不少人。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备受藏家关注
另一部备受关注的著录书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谢辰生等对中国内地各省市博物馆及部分文物商店的藏品进行鉴定后编制印行的一套图目,参与鉴定的都是资深的鉴定家,且都各抒己见,别无挂碍,凡有不同意见者,都在册后目录中注明,(除第一册外)所以相当有权威性,加上照相制版的图片,它较之《石渠宝笈》显得更为可靠。由于工作节奏太快,少数极为复杂不能仅凭目断的作品可能尚须探讨,有些双胞胎作品的真伪也未能真正解决,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名作流传有序遇追捧
近年来,古代大名家的字画越来越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以数百万上千万的价格买一幅名作,已不令人咋舌。其实,名家名作历来都是鉴藏家追逐的目标,也是研究者、爱好者关注的对象,这类作品流传有绪,著录多、出版多,或画法典型、或旁证凿凿,一旦现身,便容易得到鉴定界的认可。所以,不管是真正的收藏者,或是投资者,都会因其稀见、名贵和易辨而不遗余力地购买它,既满足了好古之心,又是一种敛财生财之道,甚至还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虚荣心。名家名作的屡创高价,是藏家胆识和财力的体现,也是国运昌盛的体现,这是一种正常而可喜的现象,国内国外都是如此。
收藏是一种文化现象,光收藏几件大名家的名作算不上是一个收藏家,投资也并不是大名家的作品才能盈利。二流画家乃至小名家的精品由于传世较多而有了选择的余地,从这些画家身上,同样可以寻得到中国文化精神,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样是可珍惜的文化遗产,所以历代大收藏家从不放弃征集他们的作品。中国嘉德2008春拍“二知轩”专场中汤贻汾、改琦等人的作品都受到追捧,拍出数十万的高价,都证明了藏家眼力的提高。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类作品,希望收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不是几个富豪的事。
古书画收藏不妨从图录开始
对于刚对古代书画发生兴趣的买家,开始选择购买《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各家意见统一的作品,以及《石渠宝笈》等著录过的、各方面意见较一致的作品自然是一种捷径,选择有信誉、讲质量的拍卖公司去购藏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明智。
但由于古书画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加上目前这方面专家水平参差不齐、众口不一,常使初入道者茫然不知所从。这就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美术史知识,逐步提高对作品艺术水准高低优劣的判断。开始时不妨先从一两个自己较喜欢、容易欣赏的画家入手,尽可能多地浏览他的作品,熟悉他的生平,了解他的交游,以及他早晚期的师承变化。当你熟悉了一家,不妨顺藤摸瓜,上可追溯其师承源流,进一步熟悉他的老师,熟悉与他画风有渊源的画家;其后则可关注受他影响的画家。当某个流派的画家及其作品已经烂熟于心之后,不妨横向发展进一步去开拓另一个或另几个画派,知道得越多,看得越多,善于比较,勤于思考,你的眼力就提高得越快。
另外,如能多增加一些文史知识,亲自动手画画写字,了解古今作伪者的种种伎俩,时时心存警惕,那么你的鉴赏眼力将会大大提高。到时你就不会妄信著录,妄听传言,而能气定神闲地做个艺海拾贝人了。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