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冷冷清清,潘家湾收藏品市场、小龙四方街、景星花鸟市场等古玩市场生意清淡。但对于如深藏密林的猎豹般的大藏家而言,如今正三天两头下州市搜宝。如收藏家颜荣清所说:“收藏讲究我爱我藏,碰到自己喜欢的、好的才买,然后再低进高出。”
7月10日下午5点,潘家湾收藏品市场,两个中年人踱近陈老板的摊位,逗留不足一分钟后就离开。“今天又要收空摊了。”陈老板叹息道,从6月至今陈老板未进一分钱的账。这时,在他右手边卖瓷器的郑老板正准备收摊。两人相互望了一眼,郑老板摇摇头,两人相视一笑。
“明天摆不摆?”
“不消说了,明天再说。”
就在当天下午,离潘家湾市场歇业至少还有两小时,不少古玩商户已拉下卷帘门。“有些人只是早上来看看店,中午就关门了。”陈老板介绍。记者在市场内粗略走了一遭,发现已超过10家商户的门上贴出转让广告。
然而藏界这股寒流显然没有殃及所有古玩人,云南藏界名人颜荣清的小店每到周末照例挤满藏友,与此前无异。“市场确实有些冷清,但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感觉。”他说。
不敢买 卖不动
假古玩多达九成
陈老板不确定第二天还来不来潘家湾摆摊,也许去景星花鸟市场,也可能干脆在家呆一天。从去年开始,陈老板不得不骑上自行车四处摆摊,用他的话说自己成了游牧人,而在此之前,他拥有一个店铺,自铺面转手之日起,好日子再也没有了。近一年来,陈老板没有进过货,至今仍有近万元货款压在古玩中,“现在生意真的不好做,还不如去工地当个建筑工,这样赚钱还来得快。”对他而言,这日子与8年前已无法相比。
“1994年到2006年是古玩界最火的年头。”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代理秘书长戴先生称,本报接触的多位古玩界人士对此表示认同。在此期间,藏宝、卖宝,借收藏古玩一夜翻身成千万富翁的故事虚虚实实,经常发生,四处流传。这些故事也传到了四川农民陈老板的耳中。受此鼓舞,8年前,对古玩一无所知的陈老板来到昆明,摆起小摊。
“当时这里古玩交易异常火爆,一样东西卖个千儿八百的是常事。”他惊叹自己找到了一个快速赚钱的好门道。入行没多久,他发现卖古玩跟卖菜不一样。小白菜多少钱一斤,有准;但古董不一样,今天说200元,明儿喊1000元,对不同的人喊不同的价,看见买主想买的意思明显,就多喊点,瞧着人家犹豫不定,就少喊些。“同一件东西,喊200块没人要,喊2000块却能遇上买家。”因为价没有准,于是他总结出一条经验:卖古董得靠“遇”,真假并不太重要。凭着这种经验,陈老板的腰包渐渐鼓起来。手头闲钱一多,他就经常回乡搜集钱币、佛像等各种杂件,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比字画瓷器更不易识别真假,所以货卖得更快。几年下来,陈老板发了小财,在昆明娶了老婆,如今孩子快上小学了。在昆明古玩界几乎见宝就买的2006年,陈老板在潘家湾租了间铺面,真正当上了老板,他怎么也没想到,古玩最火的时刻正是寒流来袭时,铺面是有了,但他的生意并没有芝麻开花节节高,反而每况愈下,苦撑一年后,陈老板转掉店铺重回游牧人之身,只是此时境况已迥异从前。
3月卖货400多元,4月接近800元,5月卖了300多元,6月最惨没进一分账,进入7月后已是第10天,陈老板没有卖出一件东西。他希望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待行情回暖,“我没文化,没技术,但毕竟做了8年古玩,对这行熟一点。”但如果积蓄花完而货还卖不出去,他只好找个建筑工地打工,虽然他不喜欢这种不稳定的生活,但明年小孩要上学,花钱的时候到了。
据潘家湾古玩市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潘家湾市场的销售量下滑了30%至50%。据他分析,这与整个收藏品市场都不景气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事实上,小龙四方街、景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