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系统 >> 名人轶事 >> 正文

他年吾古不朽藤

来源: 录入时间:07-07-02 19:08:43

他年吾古不朽藤

题记:
吾年十岁栽青藤,
乃今稀年花甲藤。
写图写藤寿吾寿,
他年吾古不朽藤。
——徐渭70岁自题画像诗

一、青藤一支

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生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殁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他有着最为引人注目的坎坷命运。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倭寇侵扰,明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他生性聪敏,文武兼习,幼时就被誉为“神童”,但屡应乡试不中。33岁参与和策划绍兴守城战斗,顽强抗击倭寇。44岁时一度因惊恐而患狂病,连续9次自杀未遂。艰难的时世和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他傲岸倔强、愤世嫉俗的性格。

但他有着更为引人入胜的艺术风格。他作画赋诗是为了发泄内心的忧愤,在艺术上不求形似,重在写神。尤其是他的画作笔墨纵恣,气势磅礴,开创了大写意一派,把水墨写意画推进到一个新境界。追随他的大画家,名单随便一开就是一长串:陈洪绶、朱耷、沈周、石涛、郑板桥、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等。郑板桥曾刻“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印。齐白石曾作诗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在他众多的名号当中,流传最广的是“青藤”。不知是由于“青藤”字面的诗意盎然,还是由于“青藤”作为一种物质存在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真的不知道还有哪个画派是这样的源远流长,薪尽火传,汪洋恣肆,蔚为大观。

他的追随者们追随得那么刻意那么可爱。他是中年才学画的,吴昌硕、齐白石也是中年学画,当然这是巧合,只增加了一些被时空远隔了的师徒间的天然亲切感。他对自己诗文、戏曲及书画的估价是:“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齐白石也向世人宣称,自己“刻印第一、书法第二、作诗第三、画为最末”。这就是可爱的刻意追随了。

但是,他们一脉相承的恰恰不是一个“形”字,他们是在一个“神”字上煞费苦心。“不似之似,天趣自成”是他们每个人心中的圭臬。“不似”前辈的笔墨。“不似”自己眼前的实物。石涛曾说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齐白石也诗云“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他们薪尽火传的价值还在于,他们都站稳站实了前辈的肩膀,从而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支青藤,只有遇到合适的土壤气候才能葳蕤蔓延。青藤道士无疑是一支艺术的长青藤,在一种适宜的的文化生态里葳蕤蔓延。

二、依样画葫芦

吾乡俗语:照葫芦画瓢。意思是说某事情很容易办到,既有样子,方法和过程又简单。

吴昌硕有一幅画,名为《依样葫芦图》。画面十分单纯,葫芦更是看来稚嫩如出童手。

说是“依样葫芦图”,却是不怎么的象。不象才是对的,因为吴昌硕向来就是“画气不画形”。这幅《依样葫芦图》就是因为真气磅礴,墨色华润,雄浑恣肆,空间美无处不在而成为画中珍品。再看看《依样葫芦图》的题字,我们就更可略见吴昌硕艺术观和人生观之一斑了。那词题的是:“年来我空如匏系,莫问葫芦柄短长”。

吴昌硕还有一次“依样画葫芦”。他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任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一月即辞官不做。县令辞就辞了吧,还自己刻印一方,曰:“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陶渊明除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不算,在彭泽县令职位上只有八十日就辞职官了。因有“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这一说,我们有理由说吴昌硕又“依样画葫芦”了一回。但是,昊昌硕的这次“依样画葫芦”又比那“原样”做得更洒脱。我们的“五柳先生”还要“植杖而耘耔”,我们的“苦铁先生”却直接去沪上做了寓公。直到1913年,西泠印社经过十年的筹备宣告成立时,身怀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才坐定了西泠印社社长的“铁交椅”。

其实,吴昌硕的“依样画葫芦”何止这两回?他从三十岁才开始学习绘画,其写意花鸟画广泛吸收了徐渭、陈白阳、朱耷、石涛、赵之谦的长处,并得到任伯年的指授,但他一反孤高冷逸的旧情趣,而开拓热烈蓬勃的新风貌。他的书法,深得石鼓文真味,又融入行、草、篆书之风,自成一家。他更大的创造还在于,将篆书、狂草的笔意入画,令画中精气盘旋,雄健磅礴,不可遏止。

一生都在“依样画葫芦”的吴昌硕,却从来没有拘泥“原样”,而是高唱“古人为宾我为主”、“自我作古空群雄”。

·上一篇文章:王羲之写字换鹅
·下一篇文章:郑板桥卖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用 户 登 陆
登录模块加载中...
※ 艺 术 顾 问
 
※ 名 家 题 匾
更多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 中国书画网 网址:http://www.ltsf.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
《中国书画网》总编辑: 祝人良 邮编:312000 电子邮箱: zgsfw@163.com
总编室电话:0575-85871084 艺术支持: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 华慧科技
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