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西方国家,艺术品信托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艺术基金、为藏家提供咨询服务和抵押融资的艺术银行服务陆续推出。在国内,已有金融机构敏锐地嗅到这一商机,但是由于种种障碍,目前只有民生银行的试水产品,其他金融机构还没有推出该类产品。
现在,中国的艺术品信托还处在初始阶段,每一步探索,都在为这个行业积累宝贵经验。艺术品信托与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一样,都得在深刻研究标的本身的基础上进行,股票、期货需要研究上市公司、粮食、黄金、石油等,艺术品信托需要对艺术品领域有研究、有眼光、有判断。吕益民说:“为了搞好这个产品,我们大量补习了艺术品领域的知识。如果说艺术品信托与别的信托产品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除了财富的收益,还有审美和知识的收获。我想,对于投资者,也是这样。”
艺术品金融产品
高端客户的避险工具
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收益问题,吕益民称,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讲,艺术品价格指数——梅摩指数(meimoses)显示,世界艺术品在2001-2006年近5年的年回报率为11.3%,1996-2006年近10年的年回报率8.5%,均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为5.5%和8.2%)。从更长时间来讲,从1961年至今,二者相差无几。从投资风险看,最近10年,艺术品半年平均回报率变化的标准差与标准普尔500接近,1997年1月-2004年6月,每季度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幅度比道琼斯经济指数和美国500强企业利润波动的幅度要小。从与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相关性来看,梅摩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的半年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很低,自1961年以来,二者的相关系数只有0.1。这显示出艺术品能够在多样化投资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作为高端客户在资产组合配置中规避金融市场下跌的一种投资工具。
艺术品信托面临四大瓶颈
由于国内的艺术品信托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困难和阻碍是不可避免的。对此问题,吕益民感慨道,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四大瓶颈。第一,缺乏一个公认权威机构对艺术品的真假进行鉴别,这使得金融机构在投资或在艺术品抵押融资时举步维艰。艺术品的真伪很难鉴别,同时现行法规下制假的惩罚力度低,市场也不规范,这使当前的艺术品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虽然目前有很多机构提供艺术品的鉴别服务,但其权威性常受到质疑。这就使得中国
书画、古玩等等艺术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不高,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抵押和艺术品保险等金融业务的发展。
第二,艺术品估值体系的欠缺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资产定价的难度。从我国部分当代艺术品在国内外各拍卖行公开交易的数据来看,一些艺术品在两年间价格可以翻三、四番,更有一些作品的估价在一年间常常有数十倍的增长,这表明艺术品估价等中介环节尚缺乏规范。
第三,艺术品市场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对艺术品本身身份、艺术品交易人等信息进行统一登记的信息平台,也缺乏对艺术品市场统一管理的监管机构,使得交易主体很难排除拍卖不保真、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
第四,艺术品信托过程中的税收安排不明。目前,国家对艺术品投资的税收安排只对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财产(包括字画、瓷器、玉器、珠宝、邮品、钱币、古籍、古董等物品)获得的收入进行了规定,而对于像以理财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在艺术品买卖过程中的税收安排没有明文规定。
中国艺术品信托前景值得期待
对于今后中国艺术品信托的前景,吕益民提出了自己的期待。目前,在缺乏艺术品的权威鉴定机构和估值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能提供针对艺术品的保险服务,银行业不能为艺术品进行抵押融资服务,这确实制约了艺术品信托的发展。但从国际上看,艺术品投资已是西方大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为其高端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理财服务,也是面向机构投资者较为成熟的另类投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