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介堪
方介堪
|
方介堪(一九○一——一九八七)名岩,以字行。别署玉篆楼。祖籍泰顺,清咸同间祖父中秀才后,举家移居温州,执教私垫,在县学协助评阅童生日课。父冠英,能写一手董其昌行楷,俭朴忠诚,会写能算,青壮年时做帐号,民国初在五马街经营翰墨轩字画店,过着清贫生活。
方介堪自少性近翰墨。九岁学习篆刻,十二岁开始从浙派人手,经五六年自习摸索,居然已具老苍之趣,便在其父翰墨轩设摊刻字,在温州初露头角,受到时任温州道尹的张宗祥和在温州闭关修佛的弘一法师的赞许。那时温州篆刻首推叶鸿翰和谢磊明,叶以刻印为业,主浙派方硬剥蚀;谢业余操刀,宗徐三庚,婀娜抚媚,风格截然不同。谢磊明家资丰盈,收藏历代碑帖印谱甚富。他见方介堪年轻好学,根基深厚,就招方为弟子,日间让他仍在店里刻印谋生,晚间到谢家整埋藏品,为之刻印以供赏玩和应酬之需。方在谢家眼界大开,先在谢指导下学徐三庚,后又转趋吴让之和汉印,几年间刻了数千方闲章,篆法刀法姻熟,为后来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一九二六年春,为求发展,方介堪来到上海,被介绍给赵时棡(叔孺)。当时赵氏金石书画在上海颇负盛名,他对方介堪姻熟的篆刻深为惊异,收为弟子,并将他推荐给上海西冷印社,任该社木版部主任。不久,方介堪拜渴吴昌硕,又受到吴昌硕的激赏。同时,刘海粟正要为上海美专物色一青年篆刻教师,听说此事后,辗转寻访,终于找到方介堪,诚聘他为上海美专金石教授,并特意安排他在校内住宿。此后,方介堪于次年兼新华艺专教授,一九二九年任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专教篆刻。教学之余,广泛参加社会文化活动,是古欢今雨书社、寒之友社、蜜蜂画让等著名国画群众团体的中坚,名列西怜印社社员。结交柳亚子、经亨颐、何香凝、诸德彝、曾农髯、黄宾虹、丁辅之、王福奄、马衡、潘天寿,及谢稚柳、容庚、商承祚、唐云等书画界元老名流。其中同张大千的友谊最为深厚,交情长达半个多世纪,张画方印,珠联璧合,成为艺坛佳话。他们一起受聘于上海美专,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七年春节在北京举办「张大千方介堪金石书画联展」,旋又不远千里同游雁荡。这十年间,方介堪利用良好的环境,与师友切磋艺术,不仅使自己的篆刻更臻炉火纯青,同时提高了书法、绘画和诗文、鉴赏等方面的修养,成为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几年间陆续出版了几部印谱,和古代玉印集大成 之作《古玉印汇》,基本钩摹完成大型篆刻文字工具书《签印文综》。一九三七年应马衡之邀,在故宫博物院编辑《宋元名翰》。抗日战争开始后,方介堪回到温州,拒绝为敌伪服务,饱尝战乱沦陷之苦,又经历中年丧妻之痛,形容憔悴。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上海,重新投身艺术活动,并在次年以篆刻作品获得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的全国美展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方介堪主要从事地方文物工作,被人民政府任命为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博物馆馆长。为征集、收购、抢救流散在民间的文物奔走跋涉,经长期努力,文章博物馆藏品数量质量均居浙江省同类单位前茅。曾参加龙泉北宋金沙塔、温州北宋白象塔出土文物的抢救和整理工作。一九六二年,文艺政策调整后,他恢复篆刻创作,作品曾二次被国家文化部选送日本展览。为使不绝如缕的篆刻艺术后继有人:他破例个人授徒,先后收授林剑丹、韩天衡、张如元、马亦钊等为入室弟子。一九六三年,兼任温州丁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一九六四年,应潘天寿、吴笰之之邀,为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班讲授篆刻。十年活动间,被列为温州文化界重点批判的「反动学术权威」,违着抄家七次,历年收藏书画被扫荡一空,批斗时被打倒在地,翻滚下台,造成骨折,终生疼痛。四人帮粉碎后,他幸获第二次解放,艺术成就再次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文化部特邀他到北京颐和园休养创作,使他在民族振兴有望的安定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倾力创作,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十年。
遗著《玺印文综》由学生整理,在他逝世后不久出版发行。一九九七年,由其子女独资兴建颇具规格的「方介堪艺术馆」落成开放。二00一年,被列为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客人名之一,为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温州市人民政府和西冷印社联合举办以「千秋印学,玉篆高风」为名的隆重纪念活动。
方介堪是二十世纪从事篆刻艺术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丰的印人。一生治印三万多方。当他三十年代步人印坛时,雄悠高古的吴昌硕印风正纵横海内,从者如云。方介堪以独具的艺术识见和天赋,审视秦汉印风和清代流派,撷其精华,融会贯通,不趋时尚,别开蹊径,孜孜以求,认真整理阅读传世印谱近千部,悉心钩摹先秦两汉玺印上万钮,温故知新,借古开今。他篆刻文字淳正,马衡誉之「无一字无来历」,郭沫若称为「已入炉火纯青之境」。但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印人,由篆刻而及书画诗文,触类旁通,互补互益,遂具多才多艺的大师风范。书法尤精篆隶,大篆多以古玺文字为本,古雅温润,风姿独具,得前人所未能。写白梅水仙,笔端一派清芬,为张大千等大家津津乐道。偶作山水,取法梅瞿山,古硬淡艳,出色当行。尤擅博古鼎彝,千姿百态,不离端庄典重,最为行家喜闻乐见。
方介堪先生是二一十世纪卓有成就的篆刻艺术教育家。他二十六岁任上海美专教授,是我国近代美术大专院校中最早开设篆刻课程、揭示篆刻艺术发展规律、系统传授学习方法的先行者。一九六四年,浙江美术学院率全国之先开设书法专业,他又应邀执教篆刻。在教学中,他编写了具有现代意识的篆刻讲义,系统展示印章演变历程,揭示历代印风和明清流派优劣得失;讲述篆法刀法章法及初中治印要领,强调治印必由汉印人手;强调篆刻家首须掌握算法、学习《说文》又不墨守《说文》、摹印篆「篆体隶笔,横平竖直」的意义。提倡篆法淳正典雅,稳准走刀,富有节奏,平淡中见精微,不以怪险奇诡哗众取宠的印风。大匠教人以规矩。他从不诱导学生学他个人风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专多能,由博返约,不仅要有高超的艺术造诣:还更要有高尚的人品道德。他身体力行,
为人师表,平生视师友为生命,待学生如子弟。 「无师吾何以成,无友吾何以成」, 「谦于终身为益,勤则百事可成」,「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是他一生的训条。所以,尽管他大半生僻居故乡,但艺坛朋友没有忘记他,生前身后,学生事之如一,敬爱有加。
方介堪先生对西冷印社怀有深摹感情。他是印社早期为数不多的社员之一,并与历任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及印社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庸、叶为铭等均有交情,谊兼师友。在他跻身艺坛的六十年间,始终将印社视为他所参加的众多艺术团体的第一位,热情参加印社重大活动,殷切期望印社发扬「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继承创新并重,高品位,聚英材,不愧为印学篆刻中心,为宏扬民族文化精华做出更大贡献,上不负先贤,下无愧来者。在印社百周年之际,相信方介堪先生的美好遗愿将实现有日。
|
|
|
| | |
|
|